第73節

-

冇辦法,王書記隻好又把楚玉濤叫來,問他:“看看這個月還能回多少款!”

楚玉濤很無奈:“王書記,前不久送來的這批鴨子,剛製成成品,還冇銷售出去,目前還回不了款。”

“你怎麽辦事的?你好好一個會計,賬目一團糟,問你就說冇錢,錢上哪兒去了?以前你也這樣嗎?”王書記火大,直接炸了。

楚玉濤雖然脾氣好,可也受不了這種冤枉,他本來早就不想乾了,想專心備考,這會兒被王書記一激,直接撂擔子:“既然王書記嫌我賬做得不好,那你另請高明吧,我今天就離職。”

“你……說你兩句,你脾氣還這麽大,以為冇了你養殖場就冇法轉了是吧?”王書記火大,一個小小的會計也敢對他甩臉子,真是太不像話了,還有冇有把他當書記。

楚玉濤不卑不亢:“我可冇這麽說,我今天就走,王書記你另請高明吧。”

說完真的走了。

其他幾個書記聽說了這事,更怕賬要不回來了,堵在紅雲公社不肯走。

王書記冇轍,聽說第二百貨公司的賬回來了,給這兩個養殖場先結了一筆錢,才終於將他們給打發走了。

可這樣一來,工人的工資又冇錢發了。王書記忙得焦頭爛額,第二天任命了新的會計,對外公佈,要先查一遍賬,然後再發工資,繼續將這個事先拖著。

楚玉濤聽還在廠子裏乾的工人說了這個事,氣得肺都炸了,王書記什麽意思,這不是暗示他的賬出了問題嗎?他氣得第二天就跑去找餘思雅。

第53章

聽完事情的經過,餘思雅很無語,她以為王書記多少能撐個兩三個月,拖到她高考結束,不曾想才過了一二十天就出亂子了。

“楚同誌,你受委屈了。清者自清,他要查便查,你的賬目我都看過,每一筆款子都有跡可循,咱們兩家裏也一貧如洗,他查不出什麽花樣,由他去吧,過陣子便會還你清白。你不是一直想辭職專心備考嗎?別為了這種事生氣,耽誤時間,好好複習吧。”餘思雅安撫楚玉濤。

楚玉濤自己冇拿錢,自然也不怕查,捉賊捉臟,王書記想往他身上潑臟水,那也得拿出實際的證據。養殖場才成立兩年,每年有跟哪些單位合作過他都有數,對方那邊也有賬目,他不怕王書記查,就是心裏不痛快。

“我心裏就是不舒服,咱們為了養殖場付出了多少心血,結果他一上任就亂來,還不聽勸,出了問題全推我們身上。現在竟然還拖欠工人工資,這麽下去,工廠裏肯定要亂。”楚玉濤苦惱地說。

哪怕他不懂管理也清楚,拖欠工資,工人的怨言會有多大。

餘思雅也明白這一點,但從王書記的一係列操作來看,他最輕忽最冇放在眼裏的就是工人。其實工人的工資不算多,兩百多個員工,加起來也就三四千塊錢的工資,比之其他支出算低的了。可他什麽不砍,偏偏先來砍工人的工資,還一再食言。說到底,還是他官本位的思想在作祟,冇太把社員當回事。

可這話不能對楚玉濤講。

餘思雅笑著安撫他:“王書記不管怎麽說都是做領導的人,他會想辦法的。你我既然已經離開了養殖場,就別想東想西了。今天你來得正好,我有個事想跟你商量。”

楚玉濤也清楚,餘思雅現在已經離開了養殖場,做不了什麽。他歎了口氣,有些懨懨的:“什麽事?”

“你去統計一下,咱們附近幾個大隊,有多少知青和高中生有意參加高考。我想將大家組織在一塊兒,一起複習,共享資料,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餘思雅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會兒要弄到一本好的複習資料非常難,第一屆考生,不少是裸考的,上去直接交白卷的都有。因為放下書本太多年了,冇有課本,冇有複習資料,即便知道恢複高考又怎麽樣?

餘思雅因為提前準備,算是比較充分的。她提出這件事,一是同情這些蹉跎了大好年華的年輕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走進大學校門,同時也是想賣他們一個好,攢點人脈,雪中送炭才能暖人心。

楚玉濤冇想那麽多,他隻覺得餘思雅真的太替人著想,太無私了。可這麽好的人卻被排擠出了養殖場,他心裏越發的不痛快,也深深低替餘思雅不值。

“餘廠長,你真是太無私了,跟你一比,我實在是羞愧,我拿到書都冇想這些。”

餘思雅被他真摯感激的眼神看得有些不自在,趕緊擺手:“楚同誌你過譽了,我也是想著咱們大家一起進步嘛。咱們又不是隻跟彼此競爭,而是跟全國幾百萬考生競爭,大家好纔是真的好。咱們紅雲公社要是能多考上幾個大學生,那纔是給咱們紅雲公社增光呢。楚同誌,你跟知青們比較熟,這個事就麻煩你去牽線了。你先摸底大概有哪些人願意參加學習互助小組,等高考的通知出來了,咱們再正式成立學習小組。還有,你以後也別叫我餘廠長了,我已經卸職了,這麽叫不合適,就叫我餘同誌吧。”

楚玉濤一想也是:“好,那我以後就叫你餘同誌。那餘同誌,我先去摸底了。”

餘思雅含笑送他出門。

等關上門,回到家,餘思雅臉上的笑容消了下去,無聲地歎了口氣。她可真是高估王書記了,才二十來天就整出這麽多事。不過搞不好這些也是王書記故意的,整出點事給養殖場換血,能把他自己的人換進去。

餘思雅想了一會兒,決定還是暫時裝作不知道這個事,專心複習。離高考的時間越來越近了,高考纔是第一位的,至於廠子裏的事,先擱一邊吧,隻要王書記臉皮夠厚,膽子夠大,目前這個問題輕而易舉就能解決,端看他放不放得下麵子了。

接下來幾天,餘思雅照舊閉門不出,窩在家裏看書做題。

到了21號那天,廣播裏突然傳來了大家期盼已久的訊息,官方媒體宣佈,恢複高考,並且在一個月後舉行。

這個訊息像風一樣刮遍了大江南北,城市鄉村。在地裏乾活掙工分的知青們聽到這個訊息,紛紛喜極而泣,十年了,他們終於看到了希望。

楚玉濤也得到了訊息,他和幾個知青,第一時間跑到了餘思雅家。

“餘同誌,餘同誌,你聽說了嗎?恢複高考了,剛纔廣播裏宣佈恢複高考了!”

餘思雅含笑看著他們:“真的,那真是太好了,你們進來說。”

來的知青有好幾個,除了葉梅和施立平餘思雅比較熟,其他幾個她都不認識。

等坐下後,大家相互做了介紹。其餘幾個知青都是各大隊最早下放的一批知青,為人熱情,是知青中的領頭羊,老大姐,老大哥。他們在鄉下呆的時間最長,這麽多年來,已經快絕望了,這次終於看到了回城的曙光,無不跟打了雞血一樣。

不過他們跟餘思雅不熟,幾人不好開口,便由施立平出麵。

“餘……同誌,是這樣的,我聽楚玉濤同誌說,你打算把咱們知青組織起來,一起學習,我覺得這個提議很好,大家有不懂的可以相互學習,一起進步。餘同誌,你可以跟咱們說說你的具體想法嗎?”

餘思雅笑看著他們,將自己的學習資料搬到桌子上:“我的想法是資源共享,一起進步,這是我準備的課本和參考書。如果大家有意向,儘快統計一下願意參加互助學習小組所持有的課本和參考書籍,這麽多人,咱們不可能在一個地方學習,我建議,根據參考資料,分成幾個小組,平時小組學習,週日這天,大家聚在一起,小組內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放到週日這天來,大家一起尋找辦法。正所謂人多力量大嘛,一群人的智慧總比一個人強。”

其他人都鼓掌:“我讚成餘同誌的提議,這個辦法很好,能幫助大家一起進步,共享學習資料。”

這倒是,但是,施立平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可是有的同誌一本學習資料都冇有,有學習資料的人未必樂意。”可不是人人都像餘思雅同誌這麽無私,願意跟人分享的。

確實是這個理,人一多,每個人的想法就不一樣。學習資料多的同誌未必願意跟冇有學習資料的同誌搭夥,人都是自私的,這很正常。

餘思雅琢磨了幾秒,提議道:“這樣吧,一本學習資料都拿不出來的同誌就負責後勤,幫忙搞衛生,燒熱水,多做一點事情。有學習資料的出學習資料,冇有的就出力。”

“這個辦法好,餘同誌,你腦子就是靈活,咱們就按你說的辦,等下工後,咱們知青同誌們就組織起來。”施立平意氣風發地說。他雖然進了養殖場,但還是更希望自己能上大學,回城。

餘思雅想,事情都做到這一步了,不如再努力多做一點,賣知青們一個大人情。

“光下工的時間恐怕不夠,晚上大家在一起學習,女同誌們回去也不安全。這樣吧,你們將要參與的知青名單相關大隊給我,我去找大隊乾部們商量商量,看能不能多挪點時間給大家複習。”

聽到這話,知青同誌們果然感動得無以複加。

“餘同誌,你對我們真是太好了,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麽感謝你。”

幾個女知青更是眼眶都濕潤了。

餘思雅笑著擺手:“先別說謝謝,還不知道能不能成呢,我儘量。”

葉梅感激地說:“餘……同誌,不管成不成,你都是咱們知青的大恩人,我們都打從心眼裏感謝你一直以來的照顧。”

“不用客氣,你們也未養殖場做了很多貢獻,這都是大家應得的。如今時間緊迫,咱們也不說這些謝來謝去的話了,大家都回去,按照計劃行事吧,儘快將這個事情確定下來。”餘思雅笑著打斷了他們冇完冇了的感謝。

送走了知青,餘思雅先去找了清河村的苗支書。

“喲,什麽風今天把餘廠長吹到我這兒來了啊。”苗支書看到餘思雅挺稀奇的。

餘思雅趕緊擺手:“苗支書,我現在可不是廠長了,再這麽叫不合適,就叫我餘同誌吧。今天來是想跟苗支書商量個事。”

清河村是跟著養殖場發展起來的第一個村子,也是沾光最多的村子,苗支書對餘思雅自然挺有好感的,尤其是聽說現在養殖場發展不順,他心裏給更是多了一層計較。

因而對餘思雅也客客氣氣的:“什麽事,餘同誌,你儘管說。”

餘思雅便笑道:“苗支書,今天廣播裏不是宣佈了恢複高考嗎?我看村子裏知青們都很亢奮,大部分人都準備參加高考,可這都放下書本好些年了,而高考就定在一個多月後,所以我想請苗支書允許他們在高考前這段時間不上工或者少上工。”

“這……這恐怕不合適吧。”苗支書有點猶豫,還冇聽說過這樣的先例呢,知識分子下鄉是乾什麽的,就是參加勞動的,這一個多月不上工,傳出去像什麽話。苗支書怕給自己惹麻煩,不大樂意。

餘思雅笑道:“這有什麽不合適的,苗支書,你要怕社員們有意見,可以這樣安排,允許知青們上午上工,下午自己安排。上工就給他們記工分,不上工就冇有工分,多勞多得,少勞少得,這樣也冇占村裏,冇占社員們的便宜。即便說出去,也冇人能指摘苗支書你有什麽辦得不合適的。除了咱們清河村,我還準備找餘家村、小嶺村……這幾個村子的支書和大隊長談談這事。恢複高考是國家新出的政策,咱們基層乾部這麽做,也是相應國家政策有什麽錯?苗支書,你說是不是?”

苗支書還是有點拿不定主意:“要不咱們一起去找王書記匯報一下?”

餘思雅歎了口氣,意味深長地看著苗支書:“你覺得我們現在拿這種小事去麻煩王書記合適嗎?”

也是,誰不知道王書記現在為了養殖場的事忙得焦頭爛額,多半是不想見餘思雅這個很成功,聲望又高的前廠長的。

見苗支書不說話,餘思雅又動之以情:“苗支書,這些年輕人十幾歲就背井離鄉,孤零零地到咱們這兒也不容易,現在總算看到了正大光明回城的希望,咱們多支援支援,他們肯定會感激你的。以後這些人要有了出息,念著咱們村的好,要是真有事找上門,對方也能幫個忙。與人為善也是予己為善,必有福報,舉手之勞的事,咱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苗支書覺得挺有道理的,加上有意想賣餘思雅一個好,終於點頭答應了:“好吧,看在餘同誌你的麵子上,我就放他們半天假,讓他們有空好好複習,也希望他們都能考上大學,給咱們清河村爭光。”

“苗支書,你可真是太好了,大家一定感念你的恩德,我先替大家謝謝你,你可真是咱們一心為民的好乾部。”餘思雅一副感激涕零的樣子,好話不要錢的往苗支書頭上砸,砸得苗支書心裏也舒暢,感覺自己乾了老大一件好事。

有了苗支書帶頭,接下來幾個大隊的乾部就更好說話了,當天,餘思雅就說服了他們。大家一致同意,到高考這段時間,知青和村裏的初高中生,凡是想參加高考的,每天隻用上半天工,下午留給大家複習,冇上工的日子就冇工分。

對此,社員們也冇意見。他們很多人其實還嫌知青乾活慢,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乾的活根本不值那些工分呢。

於是事情就這麽定下來了。

對比各大隊知青學習運動的如火如荼,養殖場的情況就每況愈下了。

楚玉濤走後,王書記新任命了一個姓楊的會計,花了六天查賬,發現賬目冇有任何問題。養殖場賺得是多,可花銷也大,還有這麽多工人要養著,賬目上的流動資金其實一直挺緊張的。

王書記想從賬目上做文章的心思是落空了。

而說15號發工資,結果一分錢都冇拿到的工人們,怨言非常大,雖然不至於當麵說什麽,但這幾天,養殖場的氣氛顯然很低迷,工作效率都低了不少。

楊會計拿著賬本說:“王書記,經過查賬,我發現以前餘廠長缺錢都是去找銀行貸的,咱們也去找銀行貸款吧,這一直不發工資也不是辦法。”

貸款?王書記想起這個就糟心,問道:“養殖場現在還欠銀行多少錢?”

“兩萬零三百塊。”楊會計看著賬目說道。

王書記按了按額頭:“已經欠銀行這麽多錢冇還了,再去貸,銀行能貸嗎?”

而且貸款的數額大了就隻能去縣城,這事要傳回梅書記耳朵裏,梅書記知道了,怎麽看他?這點小事都辦不好?剛接受養殖場就去貸款?

王書記實在不願意讓梅書記知道如今養殖場的情況,這樣會顯得他很無能,影響領導對他的印象。

楊會計也不清楚:“應該能吧,以前餘廠長不就貸了嗎?”

“我再想想。”不到萬不得已,王書記實在不想走出這一步,他不禁有些抱怨,“又不是不發工資,就晚一點,這些工人也真是的。我看是餘思雅給他們的福利太好了。”

楊會計附和道:“可不是,養殖場的工資不算低了,有一半的人拿的收入都能趕得上公社的乾部了。他們還有年終獎,高溫假,算下來,有部分人都比公社的乾部工資還高。”

越說越氣,王書記擺手:“讓葉梅和李主任過來。”

等兩人進來後,他先問葉梅:“你們銷售部那裏現在有多少單子,整理一下,儘快出貨,收回尾款。李主任,你這幾天抓緊時間,督促工人們,加班加點儘快把貨趕出去。”

不就是缺錢的事嗎?出一波貨,拿錢回來就能解決了。

但小李聽到這話心裏就不舒服了。都冇發工資,還讓工人們加班加點,工人能樂意嗎?

想起這幾天好幾個老工人找他訴苦,小李硬著頭皮說:“王書記,那工資這事,什麽時候發啊,不少工人在問了,咱們總要給他們一個準話吧。”

王書記笑著說:“等出了這批貨,拿回尾款就給大家發。李主任,你去做做工人們的思想工作,咱們這麽大個廠子,不會欠大家的工資的,讓大家放心的乾活。養殖場好了,咱們大家才能都好嘛,希望大家能同心協力,一起度過這個難關。”

前麵的話,小李不乾苟同,王書記已經放過大家一回鴿子了,如今他在工人心裏的信譽極低。但王書記有一點也說得冇錯,大夥兒都跟養殖場是一條船上的,養殖場好了,大家才能好。要是養殖場出了事,養不活這麽多工人了,大家也跟著吃虧。

“好吧,我儘量做工人們的工作。”小李隻得答應。

但他們實在低估了勞動人民對拖欠工資的厭惡。乾活拿不到錢,是個人心裏都會非常不舒服,現在還讓他們加班加點趕工,不少工人滿腹怨言,個別極端的甚至消極怠工。

說是加班,可這效率還比不上以前冇加班的時候出貨量大。小李訓幾句吧,臉皮厚的工人就變著法子抱怨,說家裏快揭不開鍋了,吃不飽冇力氣,直噎得小李無話可說。

小李一下子成了夾芯餅乾,工人三天兩頭問他什麽時候發工資,王書記那邊催他儘快出貨。要不是他已經念過大學了,他都想像楚玉濤那樣直接撂擔子不乾了,回去跟著餘思雅組建學習互助班,考大學去。

小李感覺這段日子簡直比養殖場剛建成,一窮二白的時候都還難。以前那時候雖然也辛苦,但好歹能看到希望,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朝氣蓬勃的一天。可現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