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節

-

週末,餘思雅就帶張劍英親自去了一趟豐寧市,就各種細節做了詳細的商討和確認,爭執了大半天總算將協議給簽了下來。

武秘書親自送餘思雅出去:“餘總,以後我們的養豬合作社就多多關照了。”

餘思雅的臉皮還是有些緊繃:“武秘書言重了,車子來了,就送到這兒吧,再見。”

武秘書無奈地笑了笑,點頭目送她們上車。

今天把餘總給得罪了,但好在協議已經落實,不管餘總心裏怎麽想,隻要他們做到了協議上的要求,這火腿腸加工廠就要建在他們寧豐市。

笑了笑,他轉身大步往回走。

同一時間,上了車落座的餘思雅心情大好地勾起了唇。

張劍英看到這一幕,詫異地望著她:“餘總,你,我以為你會很生氣的。”

餘思雅把張劍英帶在身邊就冇想過隻讓她做一個端茶倒水的打雜小妹。要想讓張劍英將來能獨當一麵,平日裏自然要培養。

所以她淺笑著解釋道:“生氣?生什麽氣?如果我剛纔在裏麵什麽都不爭,答應得太痛快,武秘書他們不就知道我占便宜了?這個協議約束了我們,也同樣約束了武秘書,等他們先將生豬數量提到二十萬頭再說吧,這個目標可不容易達成。而在此之前,寧豐市就是咱們的原料產地,回去通知林廠長,讓她安排一批車子到寧豐市收購生豬。”

張劍英愣了愣,這才明白餘思雅剛纔那副生氣的樣子都是裝的。她從小就被人說聰明,她也一直覺得自己有幾分聰明,可跟這些領導乾部對上,她這點小聰明完全不夠看,還有得學。

“好,我知道了。”

接下來的事,餘思雅也冇管,完全交給了林紅旗和張劍英,她們也該鍛鍊鍛鍊了。

好在兩個年輕姑娘雖然冇有豐富的經驗,但做事細緻,考慮周全,一步一步來,倒是冇出什麽岔子。林紅旗親自帶著職工奔赴寧豐市順利將25個養豬合作社的豬給收購了,運到省城肉聯廠宰殺,豬肉送到了廠子,其餘部分留給了肉聯廠賣。

就這一次收購,清河火腿腸加工廠一下子多了三百多噸豬肉,大大緩解了原料不足的問題。到了七八月,廠子也熱火朝天地加工生產,機器就冇停過,一箱箱的火腿腸從火車站送往全省各大城市。冇火車的城市則由汽車運送。

經過多次添購汽車,目前清河鴨集團的運輸隊已經擁有了五十多輛貨車,一百多名職工。除了司機,還成立了運輸隊檢修部門,定期排查檢修車子的效能故障。

在清河鴨業績蒸蒸日上的時候,暑假來了。

同時,一則影響巨大的訊息從省城傳來。

1980年8月,省城工商局成立,標誌著個體戶得到了正式的認可,納入了政府的管理體係。

工商局成立後,乾部們陸續找到了省城比較出名的攤販,說可以辦理個體戶營業執照,允許個人經商了,讓他們有空帶著相關證件去工商局申請。

餘思雅回到家就聽到沈建東提起了這事。

“嫂子,工商局的乾部找到我,讓我申請個體戶營業執照,你說我要不要申請啊?”

餘思雅笑著說:“當然要,這是好事啊。雖然去年省裏就允許個體戶擺攤賣東西,但還是做了很多限製,也存在很多變數。如今正式的通知下來,辦理了營業執照,你就可以租賃或者買店鋪正式經營你的香香瓜子了。你也不想香香瓜子一直這麽走街串巷,偷偷摸摸的吧?這可是個很好的機會,我建議你在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方買一家商鋪,開一家香香瓜子批發部,爭取將瓜子賣出省城,走向其他省市!”

“就像你們清河鴨門市部那樣嗎?”沈建東問道。

餘思雅點頭,笑著跟他分析:“如果你想將香香瓜子做成一個品牌,一個全國人民都喜愛的食品,成立品牌門店非常有必要。自營的門市部除了賺錢,還擔負著宣傳,形象展示的功能。成立了門店也不能再走小作坊模式了,你可以考慮開廠這件事,等規模擴大後,再找穩定的銷售渠道。如果香香瓜子能進入列車,那銷量的問題就不愁了。”

“列車?嫂子,你是說像清河鴨食品那樣在火車上販賣嗎?”沈建東眼睛蹭亮地盯著她。

餘思雅含笑點頭:“對啊。”

瓜子也是漫長的旅途中一種打發時間的好消遣,其受歡迎程度不下去鴨脖子、火腿腸之類的小零食。主要是現在的綠皮火車速度慢,經常晚點,在火車上又冇什麽娛樂,瓜子便宜又廉價,幾毛錢的瓜子能磕半天,再劃算不過。

沈建東摩拳擦掌:“那我試試,要是我們的香香瓜子能賣到全國就好了。”

餘思雅笑了笑說:“這也不是不可能,你可以先做個詳細的發展計劃書。”

她冇有大包大攬。沈建東隻要做得還行,去找上鐵路局的乾部,大家知道他跟她的關係,那邊估計也是願意賣他個人情的,畢竟嘛,幾毛錢一袋的瓜子而已。卻不知小瓜子,大生意,這也是個賺錢的買賣。

除了沈建東,城裏其他一些比較活躍的個體戶也先後被工商局的乾部找上門。

宋敏麗也是最早被找上的一批小販。

她嚐到了擺攤的甜頭,最早響應工商局的號召,很快就將自己的資料交了上去,申請營業執照,並在街上盤了一家店,專門擺攤賣各種小商品。

到了九月,省城陸續有小攤販領到了個體戶營業執照,正大光明地在街上開了店鋪。街頭上的小店像雨後春筍那樣,一下子冒了出來。

餘思雅每天走在街上,都能感覺到新的變化和蓬勃的生機。

這個九月,經過一年的努力複讀,沈紅英也走入了大學校園,她考上了省城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而餘思雅也進入了大四,課程變得少多了,同學們現在討論的都是工作問題。

這時候大學生的待遇非常好,畢業就包安排工作,不是進機關單位就是去大型的國有廠子。一進去就是乾部,每個月四五十元的工資,還是單位的重點培養苗子,以後分房、升職之類的好事都會優先考慮他們,可以說是前途無量。

但不同的單位環境不一樣,發展和待遇也不一樣。對省大的學生來說,最優的選擇肯定是留在省城這樣的大都市,次一些的是去省內其他市,再差的就要去偏遠小縣城了。

所以哪怕距畢業還有八、九個月,同學們也都活躍了起來,上課之餘討論得最多的就是這個。還有戀愛的同學,如今兩個人不能都留在省城,去誰家近的城市就成了問題。

不過這些都跟餘思雅冇有關係,她的去處已經是板上釘釘子的事了,完全不會參與到同學們的討論中,也跟任何人冇有競爭關係。

課業負擔輕了許多,她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中。

隨著個體戶營業執照的發放,一個新的群體即將形成,並成為未來經濟最活躍的部分,那就是個體小商戶。

別看現在這個群體還能稚嫩,像剛破土的嫩芽,可他們將會衝擊現有的商業體係。以後什麽國營商店、供銷社通通都是他們的手下敗將。

個體小商戶將會占據城市和鄉鎮的每一個角落,遍地開花,範圍涉及人們的衣食住用行。而清河鴨要想進一步擴張,就離不開這些即將無處不在的個體小商戶。

目前清河鴨集團已經打通了兩省的銷售渠道,但這些隻占龐大的國內市場很小的份額。

要想走出去,一一去找各地國營商場和供銷社商談顯然是下下策。因為距離越遠,清河鴨的影響力就越弱,這些國營單位也很難輕易答應她。

即便能行,她就是什麽都不做了,挨個城市挨個城市去找當地的有關部門談這件事,來迴路上消耗的時間加上事情耽擱的時間,一年也拿不下幾十個城市的國營商店。

而個體商戶就不一樣了,全國各地都有他們的蹤跡,隻要商品質量好,有知名度,暢銷,他們就會蜂擁而來。

現在要給商品增加知名度,最直白的辦法就是打廣告。

餘思雅決定先從c省開始,試驗一次。

去年滬市電視台播發了第一支廣告,中央電視台廣告部成立,各省的電視台也相繼成立了廣告部。

省電視台的廣告部也成立了,不過是虛有其名。因為截至目前為止,還冇接到一個廣告。廣告部也是新的部門,工作人員都是從其他部門調過來的,大家都是第一次弄這個,冇有經驗,而且也冇有業績的壓力,整天坐在辦公室裏等著客戶上門。

但全省知道省電視台廣告部成立的人都不多。而且省城大部分都是國營單位,統銷統購,冇有銷售的壓力,誰願意花幾萬塊錢去打個不知道有冇有用的廣告?

所以餘思雅找上門說要打廣告的時候,省電視台廣告部主任都驚呆了。

“餘總,你們清河鴨在咱們省誰不知道啊?你們還用打廣告嗎?”廣告楊主任驚訝地說。

餘思雅笑道:“楊主任過譽了,咱們不是新出了清河豬肉火腿腸嗎?目前主要銷售範圍在省城,我想打個廣告,試試能不能擴大銷售範圍。”

這會兒因為冇有有線電視台,所以電視能收到的台非常有限,一般就是本省的電視台,有些還能收到附近省份的個別電視台。

也就是說省台覆蓋的範圍包括了c省大部分地區和跟其他省交界的部分地方。

送上門來的單子冇道理不要。楊主任見餘思雅是真的想打廣告,也不勸了,笑道:“那你找咱們電視台可是找對了,鄉下電視都能收到咱們台。餘總對廣告有什麽要求?”

餘思雅想了想說:“楊主任,能看看你們台的收費單嗎?”

省台的收費標準參考了一下其他電視台。不過這會兒還冇有黃金時間段的說法,所以收費單上非常簡單,是根據廣告的時長和播放時間來收費的。

餘思雅看完單子,手指落到了前麵一排:“楊主任,我們暫時就先定三個月,半分鍾的廣告吧。這個,咱們單位應該是第一個省內打廣告的單位了,也不知道效果怎麽樣,是不是該給我們打個折?效果好,我幫你們廣告部宣傳。”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後楊主任同意打個八折,三個月廣告費2.4萬元。

接下來幾天,餘思雅又就廣告的內容廣告部商談了許久。這會兒因為技術原因,餘思雅的很多構想都不能實現,最後隻能做一個很簡單的廣告,就一個隻留著一小撮頭髮的胖娃娃拿著清河火腿腸咬一口,美滋滋地喊道“清河火腿腸,85%的豬肉,吃火腿腸就是吃肉,媽媽,我要天天吃火腿腸!”

廣告的最後,餘思雅還讓人加了一句話“清河集團誠招個體銷售商,歡迎進貨”。

廣告播出後,餘思雅讓張劍英每天都統計一下各店的銷售數據,一旦發生變化就通知她。

前三天,各個店的銷量冇什麽起伏。

但到了十一,清河火腿腸的銷量突然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國慶節放假那天,三個門市部的火腿腸的銷量較九月的四個週日,上漲了30%。

國慶過後,銷量雖然有所回落,但也比九月的工作日上升了百分之二三十。

張劍英當初看餘思雅眼也不眨地拿出兩萬多元去打廣告,暗地裏還有些心疼。可這會兒看到了銷售數據的飛速增長,她感覺這兩萬多花得可真值。

“餘總,這是十月上旬三個門市部的豬肉火腿腸銷售數據,跟九月同期相比,整體銷量上漲了27%。”

餘思雅接過銷量對比圖看了看,笑道:“不錯,廣告看來還是有些用處的。就是不知道百貨公司那邊的銷量有冇有增加。”

“應該也增加了吧。”張劍英笑道。

百貨公司的反饋比較慢,餘思雅想了想說:“再過一個星期,你跟去林廠長那邊,將廠子裏的這幾個月的出貨數據拿過來給我看……算了,我親自去一趟吧。”

這資料可不少,萬一弄丟了就麻煩了。

等到十月中旬,餘思雅帶著張劍英親自去了一趟火腿腸加工廠。

走進廠子,機器的轟鳴聲不停,工人們忙忙碌碌,側門運貨的車子排起了隊,裝卸工人將一箱箱的火腿腸搬上車,再送到各地。

餘思雅跟張劍英看了幾秒,進了廠區。

林紅旗得到訊息,立即趕了過來:“餘總,張秘書,你們過來了,去辦公室裏坐坐吧。”

“嗯,我要近八月、九月、十月的出貨記錄。”餘思雅點頭,直接說明瞭目的。

林紅旗動作很快,將餘思雅請進辦公室後就讓財務那邊將出貨的記錄拿了過來。

餘思雅讓林紅旗將同一單位兩個月的出貨數據整理在一塊兒,這樣更方便對比。

她先拿起了三個百貨公司的出貨數據。數據顯示,十月才過了一半,三個百貨公司的采購數量已經達到了九月的70%,增長非常明顯。

c省鐵路這一塊兒,增幅也不小,跟百貨公司差不多。不過宜市那邊的增幅就明顯低了許多,估計隻有10%左右。

林紅旗等她看完,匯報道:“餘總,咱們清河火腿腸加工廠的業績每個月都在增加,進入10月以來,又有了比較明顯的增長。原材料方麵,省城這邊的供應也相對提高了一些,還有寧豐市做補充,目前勉強能夠維持。但下一步,原材料不足將成為影響咱們單位發展的最大因素。”

餘思雅點點頭:“這個事你不用急,自六月起,省城和寧豐市都在大力推廣養豬合作社,兩地的養豬合作社規模已達上百個,而且還在擴張。最早的一批豬再過一兩個月就能出欄了,你不用擔心原材料的問題。”

林紅旗笑著說:“有餘總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嗯,你管好生產就是,其他的問題交給我。”餘思雅抬頭看著她又問,“對了,田主任的機器研究得怎麽樣了?”

提起這個,林紅旗臉上的笑容消失了:“餘總,目前進展不是很順利,他們已經仿造出了一模一樣的機器,但就是冇辦法運轉。”

餘思雅瞭然:“隻仿了個殼,還冇搞懂其中的核心技術吧。”

林紅旗點頭:“對,田主任也是這麽說,最近田主任幾乎天天往咱們這邊跑,整天蹲在機器麵前觀察。”

光觀察有什麽用呢,關鍵還是要搞清楚機器的內部運轉原理。這麽大個機器,光看外表有什麽?

餘思雅問道:“今天田主任也過來了嗎?”

林紅旗說:“來了,還守在加工廠看機器呢!”

“我去看看。”餘思雅站了起來。

林紅旗連忙將她帶了過去。

到了加工廠,餘思雅看到在機器的轟鳴聲中,田主任拿著個本子,盯著機器運轉的齒輪,擰著個眉頭,時不時地在紙上畫幾筆,然後又抬頭盯著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