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回光守中:修仙界的“心靈聚焦”指南

原文提到“回光之名何昉乎?

昉之自文始真人也”,這裡的“回光”聽起來像是某種神秘的武林秘籍,但其實它更像是一種心靈的聚焦技巧。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心靈是一台相機,那麼“回光”就是讓你的心靈相機對焦的那個動作,讓天地間的陰陽之氣都凝聚在你的鏡頭下。

“回光則天地陰陽之氣無不凝”,這句話就像是在說,一旦你的心靈相機對準了,那麼整個世界都會變得清晰起來。

這就是所謂的“精思”、“純氣”和“純想”,就像是心靈相機的不同拍攝模式。

“初行此訣,乃有中似無,久之功成,身外有身”,這裡用了一個比喻,說明剛開始修煉時,你可能感覺自己好像什麼都冇有得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自己彷彿有了“分身術”,能夠超越物質的束縛。

“百日專功,光才真,方為神火”,這句話告訴我們,修煉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續的努力和專注。

就像是健身一樣,隻有堅持每天鍛鍊,你的肌肉纔會變得結實。

“百日後,光中自然一點真陽,忽生黍珠”,這裡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說明經過長時間的修煉,你的心靈之光會變得越來越明亮,最終會凝結成一點“真陽”,就像是一個小小的種子,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

“如夫婦交合有胎,便當靜以待之”,這句話用了一個幽默的比喻,說明當你的心靈之光凝結成“真陽”時,你需要耐心等待,就像是等待一個新生命的誕生。

“光不在身中,亦不在身外”,這句話告訴我們,心靈之光無處不在,它既存在於我們的身體之內,也存在於我們的身體之外。

就像是Wi-Fi信號一樣,無處不在,但又看不見摸不著。

“聰明智慧,一切運轉,亦無非此光”,這句話強調了心靈之光的重要性,它不僅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也是我們智慧和創造力的源泉。

“天地之光華,佈滿大乾,一身之光華,亦自漫天蓋地”,這裡用了一個誇張的比喻,說明我們的心靈之光與整個宇宙的光華是相連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微小但重要的存在。

“人之精華,上注於目,此人身之大關鍵也”,這句話告訴我們,眼睛是我們心靈的窗戶,通過眼睛,我們可以感知到內心的光芒。

“子輩思之,一日不靜坐,此光流轉,何所底止”,這裡用了一個反問,鼓勵我們每天抽出時間來靜坐,讓心靈之光得以凝聚。

“若一刻能靜坐,萬劫乾生,從此了徹”,這句話用了一個誇張的比喻,說明即使是短暫的靜坐,也能帶來深遠的影響。

“萬法歸於靜,真不可思議,此妙蹄也”,這句話用了一個幽默的比喻,說明靜坐是一種神奇的修煉方法,能夠讓我們的心靈達到不可思議的境界。

“功夫下手,由淺入深,由粗入細”,這句話告訴我們,修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從簡單到複雜,從粗糙到精細。

“總以不間斷為妙”,這句話強調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隻有不斷地修煉,才能達到更高的境界。

“聖聖相傳,不離反照”,這句話告訴我們,無論是儒家、佛家還是道家,都強調了內省和反思的重要性。

“孔雲:‘致知’,釋曰:‘觀心’,老雲:‘內觀’”,這裡列舉了不同宗教和哲學體係對內省和反思的強調。

“但反照二字,人人能言,不能得手”,這句話用了一個幽默的比喻,說明雖然每個人都知道要內省和反思,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卻寥寥無幾。

“佛道二祖,教人看鼻尖者,非謂著念於鼻端也”,這句話解釋了一個常見的誤解,說明看鼻尖並不是真的要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尖上,而是一種讓心靈聚焦的方法。

“眼之所至,心亦至焉”,這句話強調了眼睛和心靈之間的聯絡,告訴我們,當我們的目光聚焦時,心靈也會隨之聚焦。

“惟垂簾得中,恰好望見鼻端,故取以為準”,這句話用了一個比喻,說明我們需要找到一個適當的平衡點,讓心靈既能聚焦,又不會過於緊張。

“止觀是佛法,原不秘的”,這句話告訴我們,佛法中的“止觀”並不是什麼秘密,而是每個人都可以學習和實踐的方法。

“以兩目諱觀鼻端正身安坐,繫心緣中”,這句話提供了一個具體的修煉方法,讓我們通過注視鼻尖來讓心靈聚焦。

“光是活潑潑的東西,繫念兩〇中間,光自然透入”,這句話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說明當我們的心靈聚焦時,心靈之光就會自然地透入。

“此數語己括儘要旨”,這句話告訴我們,雖然修煉的方法有很多,但核心就是要讓心靈聚焦。

“其餘入靜出靜前後,以下止觀書印證可也”,這句話鼓勵我們通過閱讀和學習來進一步瞭解和實踐修煉的方法。

“緣中二字極妙”,這句話強調了“緣中”的重要性,它是一種讓心靈聚焦的方法,但又不侷限於某一種形式。

“止觀二字,原離不得,即定慧也”,這句話告訴我們,“止”和“觀”是相輔相成的,它們代表了定力和智慧,是修煉的兩個重要方麵。

“以後凡念起時,不要仍舊幾坐,當究此念在何處,從何起,從何滅”,這句話提供了一個具體的修煉方法,讓我們在念頭出現時,去探究它的來源和去向。

“即見此念起處也,不要又討過起處,覓心了不可得”,這句話告訴我們,當我們找到念頭的來源時,不要再去追尋它,而是要迴歸到心靈的平靜。

“吾與汝安心竟,此是正觀,反此者,名為邪觀”,這句話強調了正確修煉方法的重要性,提醒我們要避免走入歧途。

“如是不可得己,即仍舊綿綿去止,而繼之以觀,觀而繼之以止”,這句話告訴我們,修煉是一個循環往複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在“止”和“觀”之間切換。

“是定慧雙修,此為回光”,這句話解釋了“回光”的含義,它是一種讓心靈聚焦的方法,同時也是定力和智慧的雙修。

“回者止也,光者觀也”,這句話進一步解釋了“回光”的含義,它代表了“止”和“觀”的結合。

“止而不觀,名為有回而無光,觀而不止,名為有光而無回”,這句話強調了“止”和“觀”的重要性,它們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