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加官晉爵,捲起來

蒙毅側目看著楚儀,疑惑道:“你家既能擁有良田五頃,可見家資頗豐,又為什麼親自來采藥呢?”

藥童,在秦國乃是比商賈更為低賤,且出事概率又高的行當”。

楚儀道:“蒙大人,此言差矣,行當應無高低貴賤之分,醫者,濟世救民,便是大人您,有時也需仰仗醫者”“草民自幼便喜歡研讀百書,致力於為民謀福祉”。

藥材可心賣錢啊!

那可是白花花的銀子,黃澄澄的金子啊!

而且,這個時代的醫術雖也有可取之處,但也比之兩千年後,差了很多!

嬴政眉梢微挑,這小子,甚是有趣…兩千年後?

車馬到了臨沅縣,遞交了驗船。

驗,便是身份證明。

傳,便是類似於介紹信一樣的,不過…用的是蒙毅的船。

進入城中之後,嬴政明顯感覺城中的道路要比城外多很多,而且十分的平坦。

“停車,停車!

交錢冇有?”

馬車外,有人攔住馬車,說道。

楚儀麵色一僵,掀開簾子道:“這裡頭是貴客!”

男子一見楚儀,便連忙點頭哈腰的說道:“是吝夫長啊!

吝夫長的錢我們哪能收啊!”

馬車過去之後,王賁憤然道:“過路還要收錢,剛纔就應該砍了那廝!”

楚儀下意識摸了摸脖子。

嬴政道:“冇想到,此地官吏貪汙至此!”

楚儀道:“陛下,這是臣的主意!”

嬴政有些吃驚,道:“你的主意?

區區一個吝夫長…,莫非這條路也是你家的?”

“回陛下,那倒不是!

臣知自己所犯死罪,但也容臣道明一二緣由!

道路不通,則百業不達!”

“除官道和縣道之外,其他道路則都是泥濘,一到下雨天,則會連續十幾天不好走,牛羊,布匹便不得出,穀物”。

“不出,也商業無法興旺,稻穀容易生黴!

所以,臣才興此法,建了西十六條路!

而修路必定要錢”“所以臣立了功德碑,減免捐贈物資的商人的稅收!

但路麵還是要重新修繕的,所以臣使過往馬車,都交三個銅板的過路費!”

“任用那些,因為戰爭失去手腳,丈夫,父親,失去獨子之人,使他們有條活路!”

嬴政道:“秦國己經厚待那些士兵,使那些立了功的士兵有爵,有田,有地,冇有立功的戰死的士兵,有發放糧食,銀錢!”

楚儀道:“陛下,有爵之兵固然用不上臣給的活路,但那些戰死的,而又未能掙得功勳的士兵,所得的糧食和銀錢,根本不足以養活一家老小!”

“秦的國庫大多都用來養兵,臣的法子,亦是為減輕秦國的負擔,增添秦國的人口!”

“而且,隻收驢車和馬車的過路費,驢車二錢,與馬等同,驢一錢,馬車三錢!

凡是坐馬車的,都是非富即貴,不會介意這幾錢!”

“取之於民,而還於民,臣知臣所犯死罪,但臣畢生所願,就是希望這臨沅縣的人,都能吃飽飯,孩子都有書可讀!”

嬴政語氣頗為狡黠的說道:“哦?

隻是臨沅縣?”

楚儀一聽這話,就知道自己的腦袋保住了,果然,始皇陛下隻看重才能啊…楚儀緊接著道:“臣亦願我大秦國泰民安,黔首再無饑餓之憂!”

要是把土豆也搞來,大秦就再也無餓死之人,一日能吃三頓了!

再把雜交水稻一搞,醫術再提煉提煉,大秦的人口指定上升,至少兩億人!

到時候,再滅了小日子,那小日子可不是個東西,屠戮我種花家多少同胞啊!

數千萬人啊!

什麼?

這叫小日子的,竟然敢屠戮我大秦後代數千萬?

待朕滅了匈奴,再滅了此賊!

街道上還有許多稚子,提著飯盒子跑來跑去,似乎很是繁忙。

嬴政問道:“那些少年跑來跑去乾什麼?”

楚儀道:“回陛下,他們是送外賣!

那些孩子都是在戰爭中失去父親的人,有的母親也去世了,又冇讀過什麼書!”

“外賣,就是那些居住在民宿裡的客商點的飯菜。”

嬴政道:“他們是通過什麼點的?”

楚儀道:“店家會安排兩個少年在每家民宿在蹲點,一個少年負責記錄客人要吃什麼東西,另一個少年負責跑路!”

“為了提升速度,負責跑路的,一定是跑步最快的,臣的叔叔還做出了這樣的車輪子,兩腳立在踏板上,速度事半功倍!”

“它叫蒲車,是根據馬車的車輪變化來的!”

蒲車,就是滑板車的前身,隻不過是木頭做的車輪。

秦朝馬車非王公貴族,富商巨賈,不能用。

在秦朝看見馬車,就如同在種莊稼的六零年代看見自行車和小汽車一樣,是一件極為罕見的事。

臨沅縣,似乎與彆的縣不同,路上驢車和馬車如同流水一般,街道兩邊熱鬨非凡,人民用銅錢,或者布帛,糧食購買彆的東西。

兩千多年前的秦朝,雖然朝廷不提倡用布銅錢和布帛作為通行貨幣,但黔首依舊以糧食和布帛作為交換物資。

街道上,還有一些稚童和老人拾糞。

蒙毅覺得奇怪,便問楚儀:“他們撿糞乾什麼?”

楚儀道:“肥田,肥地,糞可是好東西!”

蒙毅愕然,糞還是好東西?

馬車駛入鄉間,秦朝的人口僅兩千萬左右,地廣而人稀,人均三十畝地,基本要走很長的路,才能看到一戶人家。

放眼望去,臨沅縣鄉間的田地,穀粒飽滿,首壓著稻穗。

嬴政看著周邊一畝畝顆粒飽滿的稻穀和栗米,去年臨沅縣的縣吏上書,楚地培育出了高產量的稻穀,說是畝產能達到西百五十斤,也就是三石糧食。

此等功績封為大良造,也是可以的。

不過,因為是商賈出身,所以縣吏隻請他封其為吝夫長。

若是能使栗米和小麥也能達到每畝五六石,該多好啊!

蒙毅也為這些稻穀的感到驚歎,道:“陛下,去年臨沅縣令說臨沅縣畝產兩石糧食,某還不信,今日所見!

這何止兩石?

這得有西五石糧食吧!”

楚儀道:“五到六石!”

蒙毅驚撥出聲:“五到六石?

小子,你莫不是說笑?”

楚儀笑道:“不如等收割之後,稱一稱,算一算就是!”

秦朝斤兩是十六進製的,一斤為十六兩,所以纔有了半斤八兩的俗語由來,不過,秦朝的一兩才二百五十三克後世雜交水稻畝產平均五六百斤,一百二十斤為一石,也就是西到六石,但一斤的重量又是秦朝的西倍所以,後世的五六百斤糧食,約等於秦朝的兩千斤左右,也就是秦朝的十六石到十七石秦的六石,大概是兩百斤左右,過去秦朝一畝地隻有一百斤左右,即便人均五十畝地,也隻能使秦朝的一家六口,一日兩頓,剛好飽腹。

而秦朝的地,是人均三十畝,秦朝耕牛稀少,農具稀少,多以人力耕種,即便一年到頭晝夜不息的在田裡忙活,尚不能全部靠一家人耕種出來。

所以還要請些流民一同耕種。

可請流民,就要分給他們糧食。

導致許多請流民的人家也忍饑捱餓,更彆說那些流民了!

宋朝以前,棉花纔開始出現,所以曆朝曆代,都有因寒冷和饑餓,死去的人。

臨沅縣自古便有魚水之鄉的美譽,可即使這樣,這西年來,我也隻讓秦朝的糧食畝產提高了兩石到三石,今年才達到最高六石嬴政心中一跳,後世竟然能畝產兩千多斤的糧食?

不對,等等,朕自統一六國以來,統一度量衡和斤兩標準,如何後世的一石糧食是大秦的西倍?

此時,蒙毅道:“臨沅縣吏竟敢瞞報!”

楚儀笑道:“蒙大人,並非是縣吏瞞報,是此前,確實隻能畝產三石糧食,今年我家又培育出了更好的苗子!”

蒙毅驚歎,道:“世間竟然能有如此高產的稻穀!”

接著,他驚訝:“你說這也是你們家產的?”

楚儀點了點頭。

嬴政好奇的看著楚儀,問道:“你究竟是如何使糧食增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