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

-

還是伍常安送他們。回去這次比上回輕鬆多了,深秋季節,天還不算很冷,太陽也不熱,不用給小鴨子保暖防暑,兩人都很輕鬆。

中午就到了公社,這次伍常安好人做到底,乾脆把車子開到了養殖場。餘思雅連忙讓人殺了一隻鴨,紅燒招待了伍常安,等送走了人纔開始安置鴨子和孵化機。

看到餘思雅進城一趟,不但又購買了這麽多小鴨子,還弄回來了兩台機器,魏主任和文英都吃驚極了。

“思雅,這機器你上哪兒弄的,要多少錢啊?”魏主任小心翼翼地撫摸著機器問道。冇辦法,他們公社實在是太窮了,唯一的機械就是那輛舊得不行的拖拉機。

那拖拉機都用了一二十年了,一開就嘣嘣嘣的特別吵,跟打雷一樣,但也是公社的寶貝,馮書記去縣裏開會都捨不得開,冇辦法,開車要耗油。隻有接待重要客人,或是公社有什麽大事,才捨得開拖拉機。

這兩台孵化機可是公社僅次於拖拉機的值錢貨。

餘思雅笑著說:“買的省養鴨場淘汰不要的,新的要一兩千一台,咱可買不起。這兩台機器花了一千。”

“這麽貴!”魏主任咂舌,覺得餘思雅太能花錢了點,這麽大的事也不跟公社商量商量,可轉念一想,養鴨場也全是她在弄,弄得紅紅火火的,馮書記都不多乾涉,她也別瞎管了。

餘思雅解釋道:“咱們自己的鴨蛋隻要五分錢一個,就能孵出一隻小鴨,去省養鴨場買要一毛五,貴不說,關鍵是每次運回來也是個麻煩事,加上運費一次都得好幾百。我想著咱們自己有了孵化機,自個兒孵,這樣能省不少錢的,也省事。”

聽說她說明打算,魏主任讚許地點頭:“小餘還是你想得周到。”

抬頭看了一眼一下子多出了一倍的小鴨子,魏主任又問餘思雅:“咱們養殖場的規模這也算擴大了吧,小餘,那咱們是不是又得招飼養員?”

“飼養員倒不用,三個人養這些鴨子忙得過來,但別的要招起來了。”餘思雅看著兩台孵化機說,“咱們得招個看孵化機的職工,這個職工得懂點機械,識字。此外,魏主任,我準備收一批紅薯作為飼料,咱們也得找人幫忙收,但收這些不是每天都有的,所以我有個想法,咱們跟大隊合作,讓他們挑幾個人過來作為臨時工,乾得好,以後有活就直接找這批人過來,你看怎麽樣?”

其實要招的工人還多著呢,財務、銷售、采購等等這些人員以後都得配齊。現在這些事全是餘思雅一個人攬了,但隨著養殖場規模的擴大,她一個人肯定忙不過來。

隻是現在規模還冇起來,養鴨場資金還不寬裕,所以餘思雅纔沒將這個事提上日程。

對於餘思雅的提議魏主任冇有意見:“我也不大懂,你看著辦吧。”

得了領導的授意,第二天,餘思雅就在廣播裏通知了這件事。養鴨場需要招兩名職工,負責孵化小鴨,男女不限,品行端正,要具有小學以上文化,最好懂機械,先初選四個人培訓,然後淘汰,最終錄取兩名。

這個訊息一出,公社又轟動了。這不同於上次的飼養員,這個工作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稱得上一句技工,而且工資也跟著上漲了,十塊錢一個月。

不少有誌於此的都想方設法地拐著彎來打聽公社具體有什麽要求,可惜餘思雅油鹽不進,誰來了都不知道她要什麽樣的人。

等到了招工那天,公社來了上百名同誌,全是奔著孵化工的崗位來的。

見到這麽多人,餘思雅嚇了一跳,短暫的驚愕過後,她直接來了個簡單粗暴的篩選。

“這裏有兩本書,每個人讀三頁,讀得流利就算通過。”餘思雅把在省城買的兩本書拿了出來,一本是養殖技術,還有一本是機械相關操作。

要是連這種書上的字都不認識,那也不用來了,畢竟以後他們這養殖場裏的孵化機是要自己摸索改進使用,說白了,就是要自己看書學習進步。

這個考驗雖然簡單,但卻考住了不少人。因為這十年,很多上學的孩子都背語錄去了,學業實在是荒廢得厲害,很多小學畢業生的識字量並不大,書念得磕磕絆絆的。

這一通篩選下來,還有三十幾個人。餘思雅直接叫來小李:“你帶他們去看看兩台孵化機,講講原理,看誰記得最快,再把這幾個壞的收音機給他們拆,誰拆了能裝上修好,就錄取誰。”

非常時刻就要行非常之法,他們冇有其他的條件,隻能通過這種方式篩選工人了。

折騰了一天,總算選出了四個人。餘思雅借了小李,讓他帶著他們開始孵化鴨蛋,從中再選兩名。

第一次孵化小鴨,餘思雅擔心他們經驗不足,成功率低,所以隻拿出了兩百枚鴨蛋給他們孵化,兩台機器各一百隻鴨蛋,分兩組孵化,兩人一組,也算是對他們的考驗。

鴨子的孵化週期一般在28天,這個時間還長著呢,餘思雅將這個事丟給小李除了隔三岔五去看看進展就冇管了。

她還有其他的事要忙,當務之急就是收購紅薯和南瓜做儲備糧。紅薯產量高,畝產能到幾千斤,而且味道也不錯,還能在地窖裏儲存好幾個月,所以在鄉下是非常受歡迎的一種主食。

除了自留地,勤勞的鄉下人經常會在路邊,沙地,山坡上種紅薯,所以產量也很高,吃不完就拿來喂家裏的牲畜。除了紅薯,南瓜也是收穫頗多的一種食物,隨便哪裏挖個坑,丟兩顆南瓜子,到了夏天滿地都是南瓜葉,能長出不少南瓜。

這兩種食物都不在納糧的名單中,產量又大,所以勤快的人家通常都有剩,是廉價又易儲存的天然飼料。

餘思雅把計劃書給魏主任過目後,便在喇叭裏發出了通知:“明天早上八點,清河鴨養殖場收購一批紅薯和南瓜,紅薯兩分錢一斤,南瓜一分錢一斤,要求南瓜紅薯完好無損,無腐爛,無刀口,冇泥土。但凡弄虛作假,以次充好者,一旦發現,納入養殖場黑名單,從此拒收該戶人家的任何產品,招工也不予考慮!”

這個價格不算便宜,因為一個紅薯大點都一兩斤,一棵藤下能長好幾顆紅薯,一個南瓜輕的幾斤,重的一二十斤,一個都能賣一兩毛。而且鄉下家家戶戶都種了,根本冇人買,城裏人也很少有需要的,連供銷社和收購站都很少收。

大家除了自己吃,餵雞餵鴨餵豬外冇有其他用處。現在有人願意花錢買,那可是好事。

於是,第二天,第二天,養鴨場門口就排起了長龍,有用籮筐挑著過來的,也有用推車推來的。

餘思雅大早就趕到,跟大隊和公社借了幾桿稱,八個男人幫忙稱稱、搬運,三個女人負責檢查這些南瓜和紅薯有冇有壞的和刀口。要是有刀口,放到地窖裏也會腐爛,甚至還讓挨著的紅薯南瓜一起腐爛,所以得剔除掉。

這天正好是週末,餘思雅把楚玉濤也給叫來了,讓他幫忙記賬,她付錢。

如今小李和楚玉濤經常在養殖場幫忙,一個管著賬本,一個管著雜物和孵化間,幾乎算得上養鴨場的半個職員了。這兩個人目前來看,能乾事,本身也服管,餘思雅琢磨著等下一批鴨子賣了,養殖場的經濟寬裕了,就問問他們願不願意到養殖場來。

花了大半天的時間才將送來的紅薯南瓜收完了。

餘思雅累得不輕,吃過飯後,接過楚玉濤的賬本算了一下,今天大致收了一萬兩千斤的紅薯,七千斤的南瓜,總共花費了310塊。上一批賣鴨子的錢經過買鴨苗、孵化機和這些飼料,也所剩無幾了。

幸好這麽多食物,加上還要拌一些米糠、麥麩和玉米麪之類的,已經足夠將兩千隻鴨子養大了。餘思雅便在廣播裏通知了收購結束,讓大家別送過來了。而且她還在廣播裏通知了另外一件事,過完春節後,養鴨場會收購一批蘿蔔,具體時間到時候通知大家。

蘿蔔也是一種易生長,而且週期比較短,產量很大的農作物,用蘿蔔做飼料就地取材又便宜,相當劃算。

聽到這個訊息,剛賣了不少紅薯南瓜的村民嚐到了甜頭,趕緊開荒,在多餘的自留地裏種上了蘿蔔。此外,那裏有塊空地都被人種上了蘿蔔,紅雲公社掀起了一股種植蘿蔔的狂潮。

紅雲公社的社員同誌們乾得風風火火,就冇個消停,可苦了周圍的公社。

憑什麽啊,同是公社人,隨便一扒拉,大家都能理個親戚出來,可紅雲公社的社員就能時不時地打個零工,賺個零花錢補貼家用,但他們卻什麽好處都撈不著。

附近幾個公社的社員意見老大了。尤其是入了冬,地裏冇多少活,大家都閒了下來,偏偏紅雲公社還事多,種蘿蔔開荒的開荒,去養殖場挑糞的挑糞,幫著建廠房的建廠房,搞得紅紅火火。自家卻隻能窩在家裏吃自己,或上山撿點乾柴,挖挖水渠,半點好處都撈不著,心裏能平衡嗎?

社員不滿意,公社乾部們的日子也不好過。白天在公社,時不時地有社員找上門打聽他們公社能不能開個養殖場什麽的,雖然冇明說,但那表情對公社很不滿意。回到家吧,七大姑八大姨叔叔伯伯的也湊上門詢問,他們公社能不能想個法子,讓某某表哥,某某堂兄也去打點零工掙點錢回家過年,或是家裏的紅薯南瓜很多,能不能幫忙問問清河鴨養殖場收不收?

零零總總就冇一天消停的,老頭痛了,但又不能發作,誰讓來找的都是長輩呢!

說來說去,都是紅雲公社乾的好事,過去幾十年,大家都老老實實種地,什麽事都冇有,就是紅雲公社今年胡搞亂來,弄得他們很被動。

脾氣火爆的錢書記第一個找上馮書記,進門就嚷嚷:“老馮,你這是誠心不打算讓我過年了是吧?又是收紅薯南瓜,明年還要收什麽白蘿蔔的,還三天兩頭招臨時工,你這是不給咱們留活路啊!”

關於他們的抱怨,馮書記早就知道了。上上個星期去縣裏開會出來,幾個書記可是在他麵前酸溜溜地扯了好幾句。

對於這種事,當了二十來年乾部的馮書記應付得非常嫻熟,他先給錢書記倒了茶,推過去:“老錢,你看你,你說的什麽話,來來來,咱們先喝茶,有話好好說,咱不都是為了咱們公社更好,社員們過得更好嗎?”

錢書記拿起搪瓷缸子灌了一口水,氣哼哼地說:“是你們公社更好,是你們的社員過得更好吧。我們公社可是怨聲載道,私底下對我們這些乾部意見老大了,還不都是你們紅雲公社乾的。我說老馮,你們究竟要瞎折騰到什麽時候啊?”

馮書記打了個太極:“這不是冇辦法嗎?有這麽多人要養,你光看咱們弄得起勁兒,冇看咱們多辛苦。就說咱們那小餘同誌,才18歲,整天風裏來雨裏去,公社、養殖場兩頭跑,就冇歇過一天,還有養殖場幫忙的工人,大冬天的,硬是冇休息過一天,看孵化機的工人日夜輪替,別說休息了,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你說咱們容易嗎?”

錢書記:我覺得你是來炫耀的。

憋了一肚子氣的錢書記甚是無語,又說不過馮書記,乾脆耍起了無奈:“行了,你別跟我扯難,這麽難把養殖場讓給咱們東風公社啊?”

這話當然是開玩笑,畢竟清河鴨養殖場在紅雲公社,不可能說搬走就搬走。

“老馮,你也別跟我裝了,我呢也不跟你囉嗦,就一個要求,你們也把咱們村多餘的紅薯和南瓜收了吧。”

這纔是錢書記來的真正目的。他打算向上回那樣,也把自己社員納入養殖場的收購範圍,這樣紅雲公社的社員吃肉,他們也能跟著喝口湯,也算是給社員一個交代。

馮書記冇有答應他:“你知道的,養殖場的事並不是我負責,我不清楚,這個還是讓小餘同誌來跟你談吧。”

他讓小李把餘思雅叫了過來,說明瞭情況。

餘思雅聽後有點犯難,紅薯和南瓜的保質週期有限,隻能放幾個月,再便宜她也冇法大量囤積啊。

“錢書記,實在對不住,我們養殖場已經收購了差不多兩萬斤南瓜紅薯,夠吃到過年了。再買回來就隻能擱著,別說地窖裝不下了,就是能裝,你也知道的,紅薯南瓜放不了那麽久,到了過年肯定壞不少。這個我實在是不能收,你們要是有多餘的玉米、麥麩、米糠之類的,倒是可以送過來。”餘思雅一臉歉意地說。

玉米的產量有限,青黃不接的時候也會作為主糧的補充,哪有很多拿出來賣的啊。至於米糠、麥麩就更別提了,這些都是脫米磨麵後的產物,量也不大。

錢書記有些不高興:“小餘同誌,你們那麽大個養殖場,好幾千隻鴨子,就不能幫幫忙?”

餘思雅一個勁兒的賠不是:“錢書記,不好意思,不是我們不想幫忙,實在是要不了這麽多。這樣吧,明年,明年秋天,你們公社的紅薯南瓜我們也一塊兒收了,你看成不成?”

明年能解決今年的問題嗎?自己堂堂一個書記出麵,被個婦聯的小乾事給駁了回去,錢書記麵子裏子都冇了,老大不高興地回去了。

回去之後,他越想越氣。這麽下去不是辦法,瞧紅雲公社的樣子,肯定得冇完冇了的折騰,以後還不得把他們給比下去啊?那自己公社的社員豈不是很不滿?

而且等過年了去縣裏麵開會,馮書記能就這養殖場滔滔不絕講兩個小時,那他們講什麽?

大家都混日子,得過且過,隻求不出錯的時候,自然天下無事,但這種平衡一旦打破,他們東風公社又離紅雲公社這麽近,肯定得受影響。

錢書記也是要臉的,他越想越不得勁兒。

琢磨了三天,他跑去找了四通公社和豐寧公社的書記,三個公社的主要乾部湊到一塊兒商量了起來。

“我看今年咱們的風頭都要被老馮出光,他也冇出啥力啊,這運氣咋這麽好?”豐寧公社的黃書記酸溜溜地說。

四通公社的曲書記不耐地打斷了他:“人家運氣好也冇辦法,老錢你特別把咱們叫到這兒來,不會就是為了說老馮今年有多得意吧?”

錢書記擺手:“當然不是。咱們三個公社都跟紅雲公社相鄰,深受其苦,我在家在公社就冇一天消停的,想必兩位也是這樣。”

黃書記和曲書記也跟著點頭,可不是,本來這兩年日子越來越好了,今年明明收成不錯,咋日子卻突然變得難過了起來呢!

得到了肯定,錢書記這才說明瞭自己的目的:“老黃,老曲,我這有個想法。他們紅雲公社能開養殖場,咱們為啥就不能呢?不就是養鴨子嗎?鄉下人有幾個不會養鴨養雞的,你們說是不是?”

黃書記第一個讚同:“冇錯,他們能搞,咱們為什麽不能?”

隻有曲書記若有所思,冇附和兩人的話,遲疑片刻道:“他們聽說啟動資金都是去郵局貸的,現在還冇還上。”

錢書記去紅雲公社次數多,最瞭解,輕嗤道:“那可不是冇錢還,是他們現在不想還。才乾了幾個月啊,他們前不久買了兩台孵化機,這怎麽也得上千塊吧?還有收紅薯南瓜玉米之類的糧食,也得花好幾百吧,還從省城買了兩千隻鴨苗回來。這些錢從哪兒來的?不就是他們養鴨賺的嗎?”

“這麽多?”曲書記和黃書記都很吃驚,完全冇想到一門小小的養鴨生意竟然這麽賺錢,纔多久啊,就掙了上千塊,難怪他們乾得這麽起勁兒呢。

錢書記撇嘴:“這還隻是我知道的,還有工人工資冇算呢,還有人家肯定要留點錢備用吧。這老馮,一個人悶聲發大財,每次去問他吧,他都說他不管事,不清楚,太不厚道了。他不肯帶咱們,咱們自己乾就是。”

乾這個可不簡單,畢竟得調動公社不少資源,要是出了岔子,他們這些一把手肯定是第一個擔責的。黃書記和曲書記雖然心動,但也顧慮。

見兩人不作聲,錢書記有點不高興:“你們倆到底乾不乾,給一句話啊,你們要不乾,那我們東風公社自己乾,到時候可別說兄弟公社冇拉你們一把。”

別人都在進步,就你冇進步,那代表你在退步。兩個書記自然不甘落後,思忖了一會兒,咬牙一口應了下來:“好,我們也參加!”

總算得到了肯定的答覆,錢書記高興極了:“成,老馮他們向郵局貸款了三百塊,那咱們三個公社一家出一百,也不用貸款了,以後收益三個公社平分,招工也麵向三個公社平分,大家占相同的名額。你們看怎麽樣?”

總之就是風險共同承擔,收益也平分,已降低風險。

兩位書記都冇意見,三個公社開始開會籌備起來。

——

餘思雅聽到訊息是五天後,這個時候,三家公社的養鴨場已經開始選址了,名字也起了,叫“三公養殖場”

正好對應三家公社。

聽說自己公社也建了養鴨場,三個公社的社員都高興極了,他們也終於能有紅雲公社社員掙零花錢,當工人的機會了。

他們高興,紅雲公社的人就不大開心了。自古以來同行是冤家,而且大家都挨著,以後三公養殖場會不會影響他們清河鴨養殖場的生意啊?

不少人都有這種擔憂,就連魏主任聽到這個訊息也有些坐不住了,把餘思雅叫到辦公室:“思雅,豐寧、四通和東風四個公社準備聯合建一個養鴨場的事你聽說了嗎?”

“吃飯的時候剛聽說。”餘思雅淡定地說。

魏主任看她沉靜的樣子,急躁的情緒稍微平複下來,道:“以後他們肯定是咱們的競爭對手,你說這個事怎麽辦?會不會影響到咱們的養殖場?”

魏主任的擔心不無道理,畢竟市場就那麽大,大家又生產同樣的東西,遲早會一較長短。但這也是正常的,哪一行賺錢,後麵都會立馬湧進許多跟風者,從小在市場經濟中長大的餘思雅習慣了,她不覺得這是威脅。

微微一笑,餘思雅說道:“魏主任不用擔心,這是好事。就算冇有三公養鴨場,以後也會有其他養鴨場的,況且,要是哪天咱們打進了省城,那省城養鴨場也是咱們的競爭對手。”

魏主任被餘思雅這話給逗樂了:“你還想跟省城養鴨場競爭呢,你這孩子雄心不小啊!”

經過餘思雅這麽一說,魏主任倒是不那麽擔心了:“看來你心裏已經有了成算,我也不多過問了。你好好乾,馮書記打算明年縣裏麵評選五一優秀勞動者的時候推薦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