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

徐鶯頓時不知道該說什麽。

其實她真的不喜歡聽別人說心裏話呀,還是一個不怎麽熟的人。你跟我說這些話,想讓我怎麽說,是說“不用擔心,等你在東宮混好了可以將家人都接到京城來”還是說“放心,太子重情,必然不會虧待我們的。”

她自己都還不知道前程怎麽樣呢,誰敢跟她作這個保證。

好在梨香剛好端了茶上來,她連忙雙手端了茶放到她的麵前,道:“姐姐快別多想了,喝口茶吧。”

江婉玉卻冇有順著她的話喝茶,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問道:“妹妹是不是覺得我的話有些多?”

徐鶯連忙擺擺手道:“怎麽會,冇有的事,姐姐千萬不要多想了。”就算真是這樣覺得的,也不能說出來。

江婉玉又笑了笑,道:“我是實在找不到可以說話的人,所以才……”說著望向徐鶯,繼續道:“妹妹不嫌我話多纔好。”

徐鶯淺淺的笑了笑,將桌子上放著的那碟果子又往她的方向移前了幾分,道:“姐姐吃果子吧。”

江婉玉搖了搖頭,繼續道:“我們說得好聽是侍奉太子的,但說到底不過是侍妾而已,不知道太子妃的品性如何,太子的其他嬪妾好不好相處。我們出身不顯,在京中毫無根基,能仰仗的也隻有主母的寬厚和太子的憐惜而已。偏偏皇家美人無數,太子對我們的憐惜又能持續到幾時,而太子妃……”說到這裏,她卻冇有再說下去,轉而又道:“況且我自小唸了些書,知道皇家向來是波雲詭譎的,有個什麽最先被犧牲的總是女人。想到這種種,由不得我不恍然無助起來。”

說到這裏,想到自己的未來,江婉玉不由淒淒黯然起來。

她自小長得好,幾個姐妹之中,父親最疼的就是她,請了名師教導她琴棋書畫,立誌將她培養成才貌雙絕的才女。自她小開始,她連繡花拿把剪刀都是不允許的,就怕剪刀會不小心傷了她在她身上留下疤痕。

她長到十六歲,來提親的人將家裏的門檻都快要踏破了,但父親卻總以各種理由拒絕了。其實她知道,父親這樣費儘心力在她身上,不過是希望她能有所造化,然後給家裏帶來榮耀罷了。

後來太子來了鄖陽府,父親便打通了關係將她送到了太子麵前。初始時,她也有些自負,以為憑自己的才貌,不說跟太子的所有女人比,但跟一同伺候太子的其他三人比,自己總能是可以是最得寵的。及至後麵見到了太子,太子容貌不差,又氣質出眾,加之尊貴的身份,少女的心思也生出了些仰慕之情來。

到了後來才發現,實在高看了自己,論起寵愛來,自己尚且不及才情容貌皆不及自己的徐鶯,可見女人並非貌美有才便一定能得男人的寵的。

進了東宮,太子身邊的女人隻會更多,自己冇有強勢的孃家可依仗,若是再無寵,自己的日子還不知會變成如何。

江婉玉想起另外兩個被送走的姑娘,心中又有些許的慶幸。若當初她冇有想辦法讓自己在太子身邊留了下來,其結果也不過如那兩個女子一樣,一輩子古佛青燈吧。她還這樣年輕,怎麽甘心就這樣讓自己的人生望到了頭。去東宮自己儘管忐忑恐慌,但總還有一絲的機會。

江婉玉抬眼看了一眼坐在自己麵前的徐鶯,模樣清麗,神態平和,仿若蓮花座上的菩薩一樣寵辱不驚。

有時候她也疑惑,論起身世來,她比自己還不如,且自己至少還有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侍書陪伴,她卻是連身邊的丫鬟都是知縣夫人臨時給的。隻身一人跟著太子上京,難道她就不會害怕嗎?

徐鶯還在想該用什麽話來回江婉玉的話,卻突然發現她一直在打量著她,她不由笑著開口問道:“姐姐為何這樣看我,可是我臉上有東西?”

江婉玉笑著搖了搖頭,道:“我隻是覺得,幸好還有你。無論如何,我們總是同出一方的同鄉,有你陪著一起,心裏便覺得安心了幾分。若是隻有我一個人上京,我是真的不知該怎麽辦了。”

徐鶯笑了笑道:“姐姐萬不可這樣想,殿下仁厚,聽殿下講,太子妃也是個寬和的人,以後進了東宮,日子隻有過得越來越好的。”

江婉玉張了張嘴還想說什麽,恰這時太子使了公公前來向徐鶯傳話,道:“殿下有旨,今晚會過來和姑娘一起用膳。”說完笑著對徐鶯作了個揖,道:“恭喜姑娘了。”

梨香很有眼色的給他塞了一把銅錢,道:“有勞公公了,這些銅錢給公公拿回去喝茶用。”說完才恭恭敬敬的送了他出去。

等公公一出去,江婉玉也跟著站起來,對徐鶯道:“妹妹這裏怕要忙著,我先回去了,下次再來尋妹妹說話。”

徐鶯點了點頭,親自送了她出門口,道了一聲“姐姐慢走”。

江婉玉揮了揮手跟她道別,然後便帶著侍書回去了。而徐鶯則與梨香一起回了屋子。

一進了屋子,徐鶯剛剛在小榻上坐下,梨香便迫不及待的對徐鶯道:“姑娘,江姑娘這是來跟你示好呢。”

徐鶯“哦”了一聲,然後坐在榻上做出有興趣傾聽的姿態。

梨香道:“江姑孃的話聽著是在跟您感慨自己進入東宮,身無依仗前景擔憂,實際上是在跟您說,您和她的處境相似,又都是同出一鄉的人,正該結成聯盟守望相助,才能在東宮掙得一席之地。”

徐鶯笑道:“冇想到她不過感慨了幾句話,你倒是能聽出這許多門道來。”

梨香看了徐鶯一眼,道:“我看姑娘不一定就冇聽出江姑孃的意思來,隻是我看姑孃的意思,對她的提議到

不像有興趣的樣子。”

徐鶯深吸了口氣,在小榻上坐了個舒服是姿勢坐著,然後才問道:“那你覺得,我應該接受她的示好?”

(下半章)

梨香勸道:“這對姑娘來說百利而無一害。”

見徐鶯對此並冇有多少興趣,梨香將利弊一一展開與她分析道:“以後入了東宮,姑娘是新進人員,又毫無依仗和根據,東宮的其他妃妾免不了要針對姑娘一番,姑娘雖有殿下寵愛,但殿下畢竟不好插手內宅的事。何況殿下要忙著外麵的大事,對內宅的事也無法兼顧,姑娘在府裏受了委屈,若是常拿這個去煩殿下,免不了要被扣個不明事理的罪名,且殿下聽多了也容易厭煩了姑娘,但若不說,姑娘便隻能將委屈受著,這也非是長久之計。所以這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借勢依附或與別人抱成團,不說遠的,至少姑娘被人冤枉時,總有個幫著說話的人。但姑娘若是依附太子妃或東宮其他嬪妾,姑娘身份不足,免不了要成為勢弱被驅使的一方,久了容易讓自己處於身不由己之地。而姑娘與江姑娘同出一鄉,情分不比尋常,況且姑娘比江姑娘得寵,你們抱成團,處於強勢位置的則是姑娘。姑娘自己想想,這於您是不是隻有好處冇有壞處的事情。”

徐鶯心道,梨香說得雖然很有道理,但卻不一定全對。

她對這種拉幫結派的事情冇有興趣,不說別的,她的身份決定了她以後能依靠的隻有太子,萬一若是太子並不希望她們拉幫結派抱團取暖什麽的呢,她若這樣做了,冷了太子的心纔是得不償失。現在太子對她畢竟冇有多深的情分,萬一她犯了他的忌諱,他可不一定會給她改正的機會,說不好就直接將她“打入冷宮”了。

況且,無數的宮廷小說宮鬥電視劇告訴我們,女人之間的情分、友誼什麽的,在遇上同一個男人的時候,那就是浮雲,比玻璃還不堪一擊。越是身邊的人,往自己身後插一刀,纔會傷得更重。與其到時候再來後悔傷心,她不如現在好好的討好太子。太子纔是她的衣食父母,讓太子喜歡她寵愛她纔是王道。

再況且來說,雖說她現在有點像是個“三”,她也還冇那麽的真愛太子,但她還是將太子當成自己男人的好嗎,讓她跟自己男人的其他女人相親相愛好姐妹,時間久了,她不變態了纔怪。

徐鶯雖然這樣想,但也知道梨香不一定會理解自己的想法,說不好還會覺得她的想法可笑,所以乾脆什麽也冇說,直接轉開話題道:“殿下就要來了,你幫我梳妝吧。”

梨香知道徐鶯冇有將她的話聽進去,心裏歎了一口氣,但也不好再多說,隻想著等閒了再勸上她兩句,接著便虛扶了徐鶯到梳妝檯前,給她梳妝打扮。

梳妝完畢,再換過一身漂亮的衣裳,坐在屋裏等了大概兩刻鍾,然後外麵便傳太子來了。

徐鶯領著梨香在門口屈膝迎接。

太子看著燭光之下,身前少女清麗脫俗的臉,那薄薄掃了一層胭脂的臉上,仿若是蒙上了一層淺淺的月華。

太子不由溫和的笑了笑,牽了她的手進去在小榻上坐下,半抱著她在他膝蓋上坐下,然後問道:“這幾日忙,冇顧得上你,你這幾日可還好,趕路累了吧。”

徐鶯一邊儘力放輕自己的重量,免得壓到了太子,一邊又集中注意力認真聽他的話,然後纔回答道:“謝殿下關心,妾一切都好。馬車佈置得很舒適,船上住著也很舒服。船很大,妾長這麽大,還是第一次坐這麽大的船,更是第一次見到這麽寬的河。”

太子笑了笑,像是聽到什麽孩子話一樣,接著道:“這可不算大,你若見過了打仗用的戰船,那才叫大,一艘船可以同時容納四五千人。”

徐鶯心道,冇見識,本小姐連載重幾萬噸的大海輪都見過,載重四五千人算什麽。

但麵上她還是裝出一副孤陋寡聞的模樣,麵帶驚訝的問道:“那不是真的很大。”

太子道:“等有機會,我帶你去看過了你便知道。”

徐鶯笑道:“好啊,我等著殿下帶我去見識呢。”

太子心情好,也不介意她一不經意,就“我”啊“我”的稱,笑著拿起她的手捏了捏。

兩人在小榻上纏在一起說了會話,接著便到了吃晚膳的時候了。用過晚膳,然後用茶、消食、洗漱,接著自然就是**運動了。

這幾日因為忙著趕路,太子也有幾天冇有沾過女色了,今晚上的性致也足。

兩人上了床,太子一手抱著徐鶯,一手解了她胸前的衣帶,剛要壓下去。徐鶯卻突然感覺自己身下一熱,想到什麽,伸手將太子一推,“倏”的一聲從**爬起來,然後便扯著衣衫跑到屏風後麵去了。

太子坐在**,臉色黑了幾分。好事突然被打斷,太子是有些惱的,何況他長這麽大,何曾被女人在**推開過,他心裏頓時覺得徐鶯有些不識抬舉。

但轉念他突然也想到了什麽,連忙披上了衣衫從**下來,對著房間外麵喊道:“梨香。”

梨香匆匆的從外麵進來,對太子屈了個膝,道:“殿下。”

太子指了指屏風後麵,道:“去看看你家主子。”

梨香道了聲是,然後便匆匆的進去了。接著屏風後麵便傳來主仆兩人竊竊私語的聲音。

太子走到椅子上坐下,然後給自己倒了一杯茶,一邊喝茶一邊等裏麵弄好。

而屏風裏麵,徐鶯看著自己換下來的還帶點血跡的衣衫有些無語。這個時候來月事,真冇有比這個更倒黴的事了。

其實

她的月事前幾天就該來了,但卻一直冇來,她隱隱約約感覺這幾天就要來了,但冇想到會在這個時候來。

主仆兩人忙活了一陣,換衣、擦洗、裹月事帶,穿上新的寢衣,等弄完出來的時候,一刻鍾已經過去了。

梨香抱著她換下的臟衣服給她和太子行了行禮,然後下去了。

徐鶯看著坐在椅子上悠哉的喝茶的太子,很是臉紅的低了低頭。她又怕因為剛纔推開他的事被怪罪,便又走過去跪下來請罪道:“妾失儀了,求殿下不要怪罪。”

太子放下茶杯,伸手將她拉了起來,道:“不要擔心,我冇有怪你。”

徐鶯想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又開口道:“妾不方便伺候,要不殿下您……”話頭在嘴裏繞了兩圈,那句“要不殿下您去江姐姐那兒”到底是怎麽都說不出來。

太子自然知道她想說卻說不出來的那句是什麽,有些安撫性的捏了捏她的手,也冇有怪她善妒,心裏反而有些高興。

他固然希望他身邊的女子個個賢良,但若賢良得能若無其事的將他往外推,可見她們心裏根本是冇有他,這樣賢良,他也不見得就能高興。

他牽了她的手站起來,道:“我們睡吧。”

徐鶯卻有些猶豫的道:“可是……”

太子卻不等她將話說完,伸手一個公主抱將她抱了起來,直接將她放到了**,跟著自己也上來,拉了被子給兩人蓋上,然後拍了拍徐鶯的背,道:“睡吧。”

徐鶯隻好將所有的話吞進了獨中。姑姑雖然教導過她們,自己身體不方便伺候的時候,千萬不能還將太子攔在自己的屋中。但若是太子非要留下,那也不乾她的事了,是吧。

徐鶯微微笑了笑,然後閉上眼睛,枕著太子的手靠在他的胸前,沉沉的睡去。

太子看著徐鶯微微帶著笑意的臉,心中卻有另一番的想法。

他心裏固然還想要,但剛剛看著她可憐兮兮,一副應該勸他走卻不想讓他走的模樣,實在讓她憐惜得很,讓他怎麽都說不出此時離開的話。何況他最知道那些下人見風使舵的心思,倘若今日他從她的屋子出去,轉身卻去了江婉玉的屋子,下人們隻怕會以為他惱了她故意下她的臉麵,等明日怕便會有人跟著來踩她了。

他不是漢武帝,可三日無肉而不可一日無女人,不過是清心寡慾一晚上而已,何必為此引致這麽多的麻煩。

他看著已經沉沉睡去呼吸均勻的徐鶯,伸手撫了撫她的眉,不由無奈的笑了笑。到底是冇什麽心思煩惱的小丫頭,這麽快就睡著了。

他給兩人找了個舒服的姿勢,跟著也閉上了眼睛,但卻怎麽都睡不著,心裏想著的卻是回去怎麽對父皇稟報“災後複耕”和“水利修複”的說辭。

這次災後,無論是複耕、水利修複還是百姓重新遷回安居樂業都做得不錯,這於他是功勞一件,但在父皇麵前,他是應該將這件功勞攬下來,還是推到別人身上去,卻是應該好好考慮的。

####

而同一時間,在京城東宮之內。

太子妃趙娥坐在小榻前,端著宮女遞過來的安胎藥一飲而儘之後,接著才扶著宮女的手出了外室。

太子離京城時,她剛剛被診出有孕,而如今她的肚子已經六個月有餘了。

她這一胎懷相並不是太好,懷孕六個月,整個人瘦了一圈,如今隻有一個肚子凸出來,倒顯得肚子尤其的大。會看胎相的麽麽說過,她這一胎多半是個兒子。她第一胎生的是女兒,她也盼著這一胎能生下兒子。這無論於她還是於東宮來說,都是好事。

太子的子嗣太少,到如今也不過隻有柳嬪生的庶長子李晅和她生的嫡長女朱曦,東宮需要一個嫡皇孫。

太子妃出到外麵,東宮的大總管馮永年已經外外麵等著了,見了太子妃,連忙上前兩步給她行禮。

太子妃身邊的大姑姑*扶了她在小榻上坐下,然後她纔開口問馮永年道:“馮公公,殿下是不是送了信回來,拿來我看看。”

馮永年道了一是,道:“這是今日快馬加鞭送回來的信,太子妃請過目。”說完將信遞了上來。

*上前一步將信接過來,然後又交給太子妃。

太子妃拆了信,一目三行的將兩頁信看了一遍,接著便將信連帶著信封放到了右手邊的小幾上,接著有些出神。

*見了有些焦急,開口問道:“太子妃,殿下在信中說了什麽?”

太子妃在心中歎了一口氣,道:“東宮隻怕是要進人了。”

*一想便知道是怎麽回事,當日太子出巡,是帶了兩個服侍的人的。看太子妃的樣子,想來這要進來的人,怕不是帶去的那兩人,該是從江南帶回來的新人。

太子妃再是賢惠大度,到底是和太子結髮的人,丈夫帶了新人進門,太子妃心裏也不能好受。*想要開口勸太子妃幾句,但屋子裏人多嘴雜,還有一個馮大總管在,她到底不好說什麽免得給太子妃帶來麻煩,隻好將嘴裏的話又嚥了下去。

太子妃卻已經回過神來,開口道:“這是好事,府裏進的姐妹多些,也能早日給殿下開枝散葉。”說著吩咐*道:“殿下一共帶了兩位姑娘回來,你帶人去打掃兩個新院子出來,換上新傢俱新窗簾,一應物件都添齊了,別讓兩位姑娘初進東宮就受委屈。”

*笑著道“是”,跟著頓了一下,又小心的問道:“娘娘,不知您想將兩位姑娘安排在哪個院子?另外份

份例……”

太子妃想了想,道:“西院是還空著吧?將西院打掃出來,她們是同一個地方出來的,將她們都安排在一個院子,她們平日也方便說說話串串門子。至於份例,先照著淑女的份例安排吧。等殿下回來,看殿下的意思再看是否將她們的份例提上來。”

*道是,接著帶著人出去安排了。

太子妃令馮永年也下去了,接著便靠在小榻上小歎了一口氣。

太子帶了兩個女子回來,先不說她的心情如何。東宮如今人口簡單,一妃一嬪一選侍一淑女,如今多添了兩個人,又不知這兩位姑孃的性情如何,東宮的後院少不得要複雜起來。

太子妃搖了搖頭,心道,如今多想無益,當初她知道自己要嫁入東宮時便知道,自己以後要麵對的便是這些,何況殿下的脾性是妻妾分明的人,她這個太子妃比曆朝曆代的太子妃,實在是要輕鬆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