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4章 隨時奉陪

-

第251章

為什麼不能有諸侯國

接下來的兩天,劉彘便忙了起來。他先是下達詔令,命駐紮在長安的南軍北軍各抽調一半人馬,做好征討淮南國的準備。

劉彘覺得不出意外,這個訊息很快就會讓劉安知道。

不要忘了那個劉陵,這一陣子她可是比劉彘還忙的。

據劉彘派去監視她的人說,詔令離開長安後,這劉陵就開始忙了,忙著四處拜訪各位大臣,還經常去長公主的府上。

劉彘心說劉陵果然中招了,那道讓淮南王十日內除國的詔令,是劉彘讓人有意把內容泄露出去的。

當然,泄露給誰,怎麼泄露的,都是劉彘一手安排的。其中,阿嬌在裡麵也起到了該起的作用。

劉陵的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這人果然是劉安派來專門打聽各種訊息的。

劉安讓女兒這樣做,顯然早就有了不軌之心。

冇事誰讓自己的親閨女跑到長安來拋頭露麵,四處打探訊息啊!

讓不讓他除國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人繼承了其父的反心,一直想造反啊!

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大父對劉長的仁慈之心,算是餵了狗了。

劉長是高祖皇帝的兒子,和孝文皇帝是親兄弟,劉安則是皇帝家正兒八經的嫡親。可見,在某些人的心裡,親不親的不重要,造反才重要。

劉彘覺得劉安用什麼理由造反不重要,重要的是劉安就是想造反。

不過,據漢朝庭派去的淮南國相說,淮南王很是愛民,手下還有“八公”,都是有德之人。

更讓劉彘覺得有意思的是,劉安竟然發明瞭一種美食,叫做“藜祁”,取“離奇”之意。

這東西皇宮裡也有,就是淮南王送來的方子做的,其實就是豆腐。

這淮南王召集文人墨客寫書,與有德之人來往,發明美食,與術士一起煉丹藥,還經常搞一些小玩意,怎麼看都像是冇有反心的人。

但劉彘覺得這些與他想不想造反根本沒關係,隻要觸及到他的利益,此人必反。

接下來,劉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倒錢”的事情。

欒樹已經找了幾個心腹,順利地加入到倒錢的那些人裡麵。他們每日用官錢按照一個半官錢兌換一個私錢的比例,從某些人手裡兌換了大量的私錢。

可讓人蹊蹺的是,每次出麵與他們兌換的人都不是同一個人。這樣,也讓他們拿不準到底是誰在操作這件事。

劉彘遲遲冇有動那些人,就是因為還冇有找到此事的幕後主使。

現在劉彘不想等了,打算搞一次大的,逼那個幕後主使主動露麵。

這種事情劉彘是不方便出麵的。他經常出行,且坐著一輛戰車,整個長安這樣出行的人隻有他一個。

所以,長安一地的人,幾乎都認識這個太子。

欒樹也不行,他經常跟著劉彘出行,且本身就是長安人氏,認識他的人也很多。

最後,劉彘想到了劉武那個小兒子劉不疑。

當年,劉不疑被劉彘留在了身邊,劉武和他另外的三個兒子便十分老實。

不等劉彘下達除國的詔令,劉武便病死了。而他另外的三個兒子接到詔令以後,便立即上奏疏請求除國。

劉彘也冇有虧待他們,讓他們都做了所在侯國的郡守。

他們都很高興,覺得不用挪窩,無非是原來治理一國,現在是為大漢治理一郡。

地方一樣大,人口一樣多,那意思也就差不多。隻是,原來侯國所出都歸他們所有。現在,他們隻能靠俸祿過日子了。

不過,想想皇帝的親兒子們也都是如此,他們也就想通了。

皇帝的親兒子們尚且除國為吏,就彆說這些侄子們了。

不可貪心,那太子很是腹黑,若是自己還不滿意,這郡守也冇得當了。

說遠了,再說回劉不疑吧。

劉不疑被留在劉彘身邊,劉彘便是對他整日洗腦。最終,將他變成了一個腦子裡冇了“王侯將相天生有種”這個想法的人。

這些劉氏子孫原先都有一個習慣性的想法,那就是他們的阿父是諸侯王,他們將來也一定是諸侯王。

就是賈誼寫了治安策,他們也一定是諸侯王。頂多就是封國小一些,或者最低也是一個列侯。

劉彘知道他們都是這樣想的,所以他就經常告訴劉不疑,說是你阿父雖然是諸侯王,但你不一定就是諸侯王。

就說劉彘自己吧,阿父是皇帝,自己就應該是皇帝嗎?

劉不疑第一次聽到這話的時候竟然是點頭說“是”,最後便捱了劉彘一巴掌。

當然,劉彘冇有用力,這一巴掌是帶著兄弟之愛打的。

劉彘告訴他,吾阿父雖然是皇帝,吾不一定就是皇帝啊!

原先的太子是大兄劉榮,因為他無能,自己才做了太子。若是我也無能,彆的哥哥,甚至是弟弟也可以做太子。

劉不疑又不傻,聽了這話後就明白劉彘的意思了。所謂能者上庸者下,就是這個道理。

可做不成太子,總歸還能做諸侯王吧?

劉彘便又一次打消了他這個念頭。

劉彘告訴他,我是太子,以後做了皇帝,然後努努力,阿嬌她們也爭氣,生三百個兒子,每一個都封為諸侯王,大漢可有如此多的沃土封乎?難不成要擠占其他諸侯王的土地乎?

道理就是這個道理,這諸侯王也不能有。

劉不疑笑了,說哪有人可以生三百個兒子?

劉彘搖搖頭,道:“井底之蛙了不是?我七哥劉彭祖,年紀輕輕的就已經有三十個兒子了。等他再努力些,我看生一二百個兒子也不是難事。

吾是太子,將來是皇帝,吾又壯實,若是想生三百個兒子,那也是不用費勁的。”

這話劉不疑信,堂堂大漢太子,將來的大漢皇帝,想生三百個兒子,隻要娶一百個美人就是。

所以,劉不疑就信了他的話,認為大漢的土地,不夠那些諸侯王們分的。

既然土地不夠分的,那就不如不封諸侯王,省得以後他們為爭奪土地人口打架。

同時,劉不疑也徹底對所謂的封侯裂土冇了興趣。

太子已經說了,大漢不能有國中之國,無諸侯王,無列侯,要做到天下無侯。

大漢就是大漢,鐵板一塊的大漢,搞什麼諸侯國,純純的冇事找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