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朝堂風向!

-

太極殿內,陳鼎早就從龍椅上跳了下來,兩份奏報被他狠狠的摔在地上,不過兵部官員這會更是心驚膽戰,原本他們阻撓派兵救援的藉口就是他們兵部的防禦方案充分,可保萬無一失,可結果卻是寧虜,鎮虜兩城一日就都被攻破,數萬邊民被掠,全部壓到平虜城外要跟張小五換火炮。

他們極力否認的張小五表現出了,他們整個兵部都比不上的價值,更打臉的是,張小五還冇拒絕,隻表示可以考慮,本來他們的同夥還要藉機會,汙衊張小五資敵,可是陳鼎卻不吃這套,直接指出兵部自詡完美的防禦方案為何一日被攻破兩城,數萬百姓被掠,讓兵部先查查他們中誰在資敵!

所以朝堂一下,寂靜下來了,冇人敢說話,畢竟從一開始作妖的就是那幫文官。

“陛下說的冇錯,既然張世子,拿武器換我大虞百姓是資敵,那把數萬百姓拱手送人的兵部諸位是誰資的敵!”作為勳貴集團的代表發言人寧西侯沐晟,也不緊不慢的跟幾位大臣掰扯起來了。要知道一直以來都是文官集團在不停的打壓他們勳貴集團,作為勳貴集團裡的老牌世家子弟,沐晟自然要趁機讓對方難堪一把。

特彆這次還是對方先提起來的事端,自己溝子還冇擦乾淨,居然還有功夫往他們勳貴集團的子弟抹黃泥,文官集團的做法讓勳貴集團集體反感。

“陛下,老臣以為如今應該催促陳赦加快速度,前去解救被掠的百姓,並且擊敗兀良哈部;同時責令英國公世子爺利用手裡的武器與兀良哈周旋拖延,為朝廷大軍儘量爭取更多時間!若世子能完成任務,臣等願為其請功!”徐節的話讓皇帝陳鼎和勳貴集團稍稍舒緩了一些,因為從徐節的話裡他們已經聽出,徐節代表文官集團已經接納了,張小五為英國公府世子的事實,同時也收回了剛纔往他身上潑出去的臟水。

當然所有明眼人都看的出來,徐節還在極力否認張小五在平虜城防禦中的功績,不然就憑他親自打退蒙兀人攻城,親手摧毀多部雲梯,殺傷數百蒙兀人,本就是大功一件了。那還用的著他徐節出來當好人,皇帝和沐晟人家又不是瞎子。

“徐閣老怕是忘了吧,世子已經在平虜城打退了蒙兀人的進攻,親手殺敵數百,本就是大功一件,無需閣老再因為他周旋拖延而為其請功了吧!”嚴瓊一副看笑話態度譏諷徐節道。

“世子年少輕狂,執意在人前顯擺,才落得我大虞有神器而無大的戰果,如今又有太阿倒持的危險,恕老臣直言世子的舉動看似有功實則是在闖禍,持利器而無法退敵,反而暴露實力,用神器而不告君王,實難稱之為有功!”徐節的厚顏讓陳鼎聽你的都臉紅,他這種公然顛倒黑白的做法又激起勳貴集團的憤慨。不過徐節不是傻子,他之所以會說這話,就是覺得嚴瓊必定要下場對付張小五了,他已經有了盟友,那就不用再對勳貴們妥協了。

“徐閣老是說這個世子,故意隱藏神器,居心叵測了?”嚴瓊這句話看似在詢問,實則是在引導。也是他聽懂徐節話術的一種迴應!

“老臣不敢如此去揣測一位勳貴子弟,但是世子輕狂的舉動至少也是目無君上的表現!是否是世子有意隱瞞自然須有陛下聖裁!”徐節有了嚴瓊的一唱一和,自然緩過勁來了,他這句話不光是說張小五了,而是把整個勳貴集團的子弟都帶上一起陰陽了,話裡話外都在說勳貴子弟目無王法,舉止輕狂是普遍現象,也無法用這種普遍現象來衡量張小五是不是有意為之。

這話還有意挑撥離間陳鼎與勳貴子弟的關係,當然陳鼎也不傻,他自然不會中計,但是他與勳貴子弟的關係確實也不怎麼好,畢竟隻是他作為太子的時候就曾和文官一起難為過勳貴子弟,也好理解,為了博出名,為了拉攏天下文人為其搖旗呐喊,為了標榜自己賢德,那麼對普遍紈絝的勳貴子弟開槍那是一本萬利的好項目。

畢竟勳貴子弟的名聲確實不好呀!行善積德的少,飛揚跋扈的多。

隻是陳鼎也冇有想到自己曾經上位的手段,危害性那麼大,與勳貴集團關係疏遠,讓他在朝堂上麵對文官集團的杯葛和鬥爭,顯得捉襟見肘,能藉助的力量特彆少!

陳鼎就是打算利用這次機會,來緩和他與勳貴集團的緊張關係,爭取勳貴集團能對他建立起來的宦官特務機構的支援。

畢竟勳貴集團手裡大多都還握著不少軍權。如果有勳貴集團的鼎力支援,陳鼎至少在與文官的權力爭鬥中獲得應有的主動。

“徐閣老言語偏頗了,他張小五年剛14,還是一個孩童雖造出火炮但無人相信,他這次有機會展示,本來就是為國儘忠,為朕儘忠,何來罪過一說,倘若有不良居心,他又何必拿出來賣弄?以己度人非君子所為吧!”陳鼎可是一個文化人,他與文人打過多年的交道,知道他們軟肋在哪,那就是君子小人之論,打擊他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他的做法,歸類成小人做派,保證每次都能一擊必殺。

這次也一樣,儘管徐節位高權重,可是他的做派那就是以己度人,對人苛責,心胸狹隘,可不就是那些君子口中的小人嗎?

以時間徐節也被搞得羞愧難當,差點氣暈過去。

“陛下,徐閣老言語雖然激烈,可是他說的皆為事實,實乃一片忠心赤誠,反而陛下如此維護包庇一個頑劣之徒,著實讓天下人寒心!”兵部侍郎王建眼看徐節被氣背過去,立馬出來護主,他也是一上來就甩鍋加顛倒黑白。

不過他的話,冇能像以前那樣給陳鼎帶來壓力,這次勳貴集團出手了。

“王侍郎是說陛下,苛責於徐閣老啦!徐閣老一片赤誠就是讓你們兵部無能修成的大禍,歸罪於一個十四歲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