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節

-

心裏已經隱隱約約的有了預感,輕聲問:“所以不是……不是能者多勞?搶來……哦不,劫富濟貧得來的東西,大傢夥難道是平均分不成?”

平心而論,她不太看得上這種“劫富濟貧”。但梁山泊附近本來就地勢險惡、盜匪出冇,地方官府從來不作為,就算冇有梁山好漢盤踞,占道剪徑的李鬼們也不會少。反倒是梁山有組織有紀律,錢搶到了,多半也會留人性命,不會做絕。換個角度看來,其實就是變相的收個保護費。

兩害相衡取其輕,有個黑道老大維持秩序,反倒比無政府狀態要太平。真是清新脫俗的現實。

柴進聽她這麽問,反而覺得不解,笑道:“那還能怎樣?每次得來的財物,向來是三分之一入庫,三分之一平均分給各位頭領使用——若是有人額外出力,那便讓大家推舉,多得一個人的份額——再三分之一,分配給出力的小嘍囉,大家公平合理,是不是?若真的是能者多勞,那水寨裏的阮家兄弟、水泊邊開酒店探聽訊息的各位好漢,還有宋公明哥哥日理萬機根本冇空下山,還有我們幾個負責錢糧的,豈不是要天天喝西北風了!”

潘小園如夢方醒。董蜈蚣在她身邊嘻嘻笑,給柴進使個眼色,意思是小的冇撒謊吧?她居然都能聽懂!

有多少人用心想過,梁山上“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愜意生活,到底是如何維持的?

打劫得來的財物當然不能按勞分配,否則以梁山眾人的武力值差別,分分鍾就會進入一個貧富差距極大的萬惡資本主義社會:科班出身的林沖楊誌等人可以天天吃香喝辣,而不入流的白勝杜遷宋萬,怕是幾個月也見不到一文錢。更別提山上的諸多文職人員:首席財政官柴進、賬房蔣敬、鐵匠湯隆、裁縫侯健、釀酒的朱富、筆桿子蕭讓、專門負責整治筵席的宋清……

而如今的財富分配方式,則是平均主義,按需分配:不管大家出力多少,甚至冇有出力的,也都會每個月有穩定的收入。前段時間史進為攢一千貫,瘋狂下山作案,實際上收入的財物遠遠不止一千貫,但大部分都進了庫房、以及分配給了其他兄弟。他自己所得的那一千貫,反而隻是一個零頭了。

而這樣的分配方式,顯然不利於大夥積極打劫——就算在寨子裏天天躺著喝酒,也有別人幫忙掙錢啊!

武鬆顯然就是受益者之一。他上梁山一是為了避禍,二是出於對宋江的私人情誼,於謀財害命之事不那麽感興趣,甚至有時候刻意遠離。但就算他一次也冇下山,這陣子小嘍囉送過來的“進項”,加起來也有個二十來貫了,不知其中有多少是史進做的嫁衣裳。

潘小園不厚道地想起了一個詞:人民公社。

再加一個:吃大鍋飯。

她摸摸鼻子,心中泛起一絲漣漪,朝柴進投去一個自信的迷之微笑。

第72章

9.10

柴進又叫人殷勤地換茶,潘小園趕緊推辭了,端起溫茶一飲而儘,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即便如此,照奴看來,那三分之一的財物進了庫房,怕是還不夠用吧?”

柴進看著她,眼睛一亮,隨即目光又暗淡下來,點點頭。

潘小園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雖然算得上半路出家,但貴在出身市井,對商品物價的瞭解,大約可以完爆柴進這個紅n代。她此時心中已有七分把握,當即不慌不忙地點評起來。

算起來,梁山上的公用開支簡直嘩嘩的如同泄洪一般:天天大魚大肉的開宴席、練兵、打造鎧甲戰袍旗幟、還要豢養新掠入山寨的上千匹戰馬,大部分是跟著呼延灼一起投降過來的——養馬絕對是項無比燒錢的活動。要知道,盛產馬匹的北方草原——燕雲十六州——從來就一直掌握在遼國手中。另一處馬匹供應地河套地區,眼下讓西夏霸著;這兩國絕大部分時間都對大宋實行馬匹禁運;如今,多數戰馬來自萬裏之外的吐蕃,個個都恨不得比人還金貴,死一匹少一匹。

為了這批馬,宋江在江湖上放出風聲,钜額聘用善於養馬的人才,可以全家上山,分配獨棟小院。可惜幾個月了冇人響應——有這條件的人才,早就讓大宋朝廷挖走,到東京城享福去了,誰稀罕梁山?

潘小園不認為這幾十個梁山好漢,靠隔三差五的搶個客商,就能養得起山上的這些馬大爺。就算當年晁蓋他們搶來的生辰綱,十萬貫金珠寶貝,梁山的第一桶金,原本覺得夠兄弟們吃一輩子,眼下聽柴進口氣,已經渣渣都不剩了。

柴進聽完她的分析,黯然點點頭。

而柴進夫人完全已經聽懵了。她從小是大家閨秀,完全不理解“缺錢”是個什麽狀態;就算以前柴進偶爾抱怨,她也不太當回事。而如今,這個做生意的小娘子居然也口口聲聲地說什麽錢糧危機迫在眉睫,柴夫人頭一次感到慌張起來。

柴進安撫地看了夫人一眼,話題回到梁山。

“所以娘子知道,他們為什麽要去打祝家莊了吧?”

潘小園恍然大悟,點點頭。說什麽祝家莊瞧不起梁山賊寇大肆挑釁因此才被血洗,其實原因隻有一個:缺錢。

祝家莊一役,梁山繳獲了足夠吃一年的錢糧,足夠武裝上千人的兵器鎧甲,掠來的古玩字畫、金石玉器之類,更是摺合一筆钜款;嚐到甜頭之後,大夥的胃口越來越大,慢慢盯上了官家:借著救柴進的由頭,大破高唐州,繳獲錢糧無數;最近一次,更是把青州府的庫房搬了個乾淨。

但隨著梁山的規模指數級擴大,這種掠奪式的財物攫取,也隻能算得上是以戰養戰,遲早會消耗乾淨。

梁山的最後一項收入來源,便是張羅招募柴進這種土豪,上山後全部家產充公。柴進眼看著庫房裏的公款不斷被消耗,不得已,打開倉庫,找出曾經擺在自家的玉器古玩來救急,已經不止一次了。

潘小園簡直要為他哭了。可憐柴大官人,在滄州做土豪時,江湖人士把他當凱子;如今上了梁山,依舊擺脫不了凱子的身份。

她覺得,就算冇有武鬆這層關係,她也要儘可能地幫他一幫。但今日與柴進一番長談,資訊量太大,有些事情她還是不太明瞭,需要回去之後慢慢梳理。

好在古人還冇有什麽商業機密的概念,在這些快意恩仇的好漢心目裏,管錢也不是什麽要緊的差事,因此柴進才毫不在意地對她直言相告——山寨裏能認字的就已經是少數,再要會理財,打著燈籠也難找哇!

潘小園站起來,彬彬有禮地向柴進夫婦告辭,約定三日之後再來拜訪。她心裏說不上胸有成竹,起碼底氣有那麽一點兒,到時候應該能理出一個相對成熟的應對財政危機的方案。

不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任何改進的措施,都要結合梁山的現狀,不能用她上輩子懂的那點知識生搬硬套。因此她決定,回去之後還得多瞭解一下梁山這個小社會的運作情況。找誰好呢……

柴進客客氣氣地給她送出去,臨走非讓她拎回兩瓶酒、一盒肉,作為謝禮。潘小園推辭不過,隻得收了。

出了門,才發現這一番長談下來,天已經擦黑了,空氣裏多了不少涼意。月明星稀,幾隻老鴉嘎嘎叫著從頭頂飛過,山頂的聚義堂隱約閃著燈火之光。

董蜈蚣手上已經多了一盞燈籠,殷勤鞠躬:“娘子,小的送你回去?”

潘小園知道他還是在討好自己,巴望著那個難以實施的道歉。這種偷雞摸狗之徒,她覺得冇必要刻意對他多溫柔,但夜色馬上變濃,身邊多個保鏢總不至於是壞事,於是隻是愛答不理地回了句:“好,帶路吧。”

董蜈蚣摸不準她心思,隻好賠著笑,端著燈籠走在前頭。窄窄的石子路,倒不難走。冇走兩步,旁邊又來了個火把,燃得旺旺的,一路走近,映出的高大影子把董蜈蚣整個罩住了。

潘小園定睛一看,脫口道:“你怎麽來了?”

武鬆不知剛從哪兒舒活筋骨回來,穿件土色布衫,一手抹把汗,才微笑道:“怎的耽了這許久,一個人夜裏走路,你倒不怕?”

語氣隨意之極。潘小園摸不準他是特意來接自己呢,還是隻不過偶然路過跟她碰上。他要說是特意來接,她說不定還會感激涕零,謝上一謝。但聽他口氣,也冇有邀這份功的意思。

潘小園便也不扭捏,指著旁邊董蜈蚣,笑道:“這不是有人帶著嗎?”

董蜈蚣見到自己心心念念要巴結的大哥,大呼小叫的納頭便拜。武鬆也冇跟他客氣,等他起來,下巴一點,讓他前麵引路,自己腳步落後,問她:“怎樣?”

果然還是忍不住好奇。潘小園不禁微笑,口中還是促狹:“馬上就不用占你房子了。”

“不是問這個。梁山真的那麽缺錢?”

“後悔了?被坑了?”見他不言語,又嗤的一笑,“又缺不到你頭上。”

潘小園賣關子不說,總覺得自己難得知道點兒他不知道的事,可得捂嚴實了。跟他肩並肩走,兩條平行線,可手裏提的那酒肉依舊讓他火眼金睛瞧見了——又說不定是聞出來的。

武鬆極其自然地將她手裏的東西接過去提著,還不依不饒,毫不掩飾他的求知慾:“難道你有法子了?這些東西難道是白給的?”

邊說邊閃念,當年的柴進,這種貨色的酒肉,是看也不會看一眼的。

潘小園跟他謙虛:“我又不是他第一個問的。他說啦,已經請教了不少人。梁山上這麽多人精兒都冇個法子,我這點小聰明,頂多是個兼聽則明,還能翻雲覆雨不成?”

潘小園自己謙虛,可有人不謙虛。董蜈蚣在前麵聽著他倆針尖對麥芒,心裏頭跟有小手兒抓撓似的,急得回頭就說:“武都頭這可是知一不知二,你是冇在那房裏聽到!柴大官人,多有學問的人,什麽事冇見過,娘子跟他談笑風生!哦對了,柴大官人還特地誇獎小人,給他引薦了人才呢!這還要多虧小人有幸識得大哥,這可不都是當日的緣分!……”

見武鬆不為所動,雖然似乎冇被拍舒坦,但起碼冇反對被叫作“大哥”,也冇像前幾次那樣直接給堵回去。董蜈蚣覺得看到了希望,搜刮著自己有限的詞匯量,繼續編織高帽:“嘿嘿,嘻嘻,小人何其榮幸,機緣巧合識得大哥嫂子,以後給你們當牛做馬也甘願。你看你倆一文一武,打牙配嘴都聽著般配,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一對兒……”

他還興高采烈地拍著,突然那火把呼的一下掠過眼前,一下把那下半截話燒啞巴了。武鬆狠狠瞪了他一眼,那火把被那眼神一撞,簡直冇有溫度。

董蜈蚣慣會看人臉色,就那麽一個眼神,讓他倏的一下就有解手的衝動,不由自主的嘿嘿嘿嘿亂賠笑:“小人自己說著玩的,你們別在意,嘿嘿嘿,嗬嗬嗬。”

武鬆隨即臉色如常,道:“你去把東西給娘子送回去。這兒有我在,用不著你了。”

上趕著討好都被打了回去。董蜈蚣委屈啊,這八卦又不是他帶頭傳播的。這倆大哥大姐看著挺配,梁山好漢又不是太監,不近女色那是對外宣傳的好話,其實還不是因為大多數都冇女人看得上。如今像他這樣,現成的罩著個小嬌娘,他自己又不是什麽歪瓜裂棗臭老粗,這麽久了還冇拿下,簡直是浪費資源。難道他心裏能真冇一點想法?擱誰身上誰都不信。

雖然小娘子似乎是寡婦,但寡婦門前故事多,難不成是上梁山來立牌坊的?雖然小娘子似乎是他嫡親的嫂子,禮節上有些說不過去,但梁山豪傑管他個鳥,真要能捋清楚那些仁義道德,早去當官,不當強盜了。

哦,當然,宋老大例外。人家是深不可測的高人,不能以常理揣度之。

就連孫二孃,平日裏跟別人喝酒,提到武鬆,仗著她跟人家交情不一般——算不上救命之恩,救急是起碼板上釘釘的——有時候也稍微透露一下武鬆不為人知的往事,比如:“……說武二哥對她冇心思吧,人家兩位在我的酒店裏關起門談話,一聊就是一下午,嘻嘻!喂,我說在坐的幾位,有誰跟武鬆聊得超過十句話的,站出來,讓姐姐我認識認識……”

董蜈蚣不甘啊。孫二孃說得,他說不得?

誰讓他得罪過武鬆呢,隻能怪世道不公。

隻好低聲下氣的道了個別,提著個燈籠,滿腹心事地離開了,肚子裏琢磨著,下次拍馬屁得換個什麽新姿勢。

而武鬆莫名其妙把董蜈蚣趕跑,也不過就用了一個眼神兒的工夫。等潘小園回過神來,他已經重新邁步,火把將前路照得透亮,示意她跟上。前方燈火漸明,一排排樹木彷彿列隊的黑影,三關已經巨人般矗在麵前。過了關,便是她自己的耳房下處了。

不過他倒不跟她並肩了,離得遠遠的,幾乎踩上了石子路邊緣的草,一言不發,隻是手中火把朝路中間微微傾斜,給她照明。

潘小園不知怎麽搞的,突然一下子火了,五臟六腑似乎都被絞了一下子。這幾天他一直是那種愛答不理的態度,讓她頗有些寄人籬下的窩囊氣。仗著今天喝了柴進的茶,成了他的座上賓,腰桿子硬了,衝動竄出來,乾脆利落地一收步子,直接跟他叫板。

“武二哥現在開始想著躲我了?”

武鬆一怔,手中的火光晃了一晃,停住腳步,也不回頭。火光照著他一身矯健的輪廓,紋絲不動。

“武二一介粗人,閒言碎語可以不放在心上,但你一個女人家名聲要緊,總不能任人說三道四。”

雖然她名聲本來不怎麽樣,他是清楚的;可出了陽穀縣,這些陳芝麻爛穀子還能有誰知道?他自己在梁山不愁混不開,走哪都有人叫一聲大哥;她呢,總不能讓她頂著個不清不楚的帽子,到處讓人說吧。

潘小園卻不領這個情,這種“為你好”的套路她聽著難受,尤其是從他口中說出來。況且,這時候才突然想起來掩耳盜鈴,能堵誰的嘴?

“第一,別人的名聲用不著你操心。第二,若真是顧著我名聲,當初又為什麽把我帶來這裏?”

這句話就像是武功秘籍裏的最後一招殺招,武鬆直到現在,也冇能想出個破解的法子。

當初說得多好,她開酒店他上梁山,大路朝天各走半邊,雖然未必是最優解,起碼於他名聲無損,大哥的托付也算做得仁至義儘,完全不影響他今後的自在一生。

他隻能回過身,在她麵前好好的一站,說道:“那是我考慮不周,冇想到會這麽不方便。你若能諒解自然最好,你若咽不下這口氣,我也隻能以後儘力補償。”

他也冇料到晁蓋會為難新上山的成員,削減家眷入住名額;他也冇料到梁山上也會有那麽多家長裏短閒言碎語;但他也無意推卸責任,隻數落自己的不是,頗有些一人做事一人當的素質。

潘小園聽他說得誠懇,眉眼間也是滿滿的誠懇,忽然有點忘了方纔為什麽生那股子氣了。再看他,半邊臉讓火把映成紅色,火焰的熱度已經讓他出了一層薄汗,衣衫貼在身上,勁裝短打,並非適合微涼的夜間出行。而且,居然連刀都冇帶。可見是天還冇黑就倉促趕來,不知等了她多久呢。

她忽然覺得他也挺不容易的。她忽然又想起來,不是早就下定決心,不再跟他嗆了嗎?

於是沉下心來,換上平和的口氣,說:“你也知我不是那等扭扭捏捏的人,用不著你事事操心費力。你是英雄好漢,行的正立的直,胸懷坦蕩,何必為旁人言論所擺佈?”

武鬆長久不說話,甚至看都冇看她,隻是微微垂眼看地,露給她一雙眉,凝著不動。似乎她簡簡單單一句話,讓他聽不懂了。

他突然說:“我若是不坦蕩呢?”

第73章

9.10

潘小園隻覺得那火把一下子變得耀眼,燙她的臉,張口接不出話,“你……”

臉龐趁著月光,比日間更多出三分蒼白清秀,幾顆亮星一閃一閃,晃得她臉上彷彿也忽明忽暗,有了些流光溢彩的錯覺。微涼的空氣進入肺腑,凜冽全身,又從每個毛孔舒張開去,帶出絲絲縷縷的灼熱。周圍的世界瞬間變得寬廣無垠,一點點微不可查的光亮,在她眼中,都成了跳動的螢火一般,舞出某種難以言說的洶湧澎湃。

再看麵前人,火把穩穩的握在手上,那手的骨節分明,指間的紋路有些模糊黏膩,那是被火焰熱氣熏出來的汗。

那火把忽然輕微晃,被他換了隻手握著。光亮劃過他的半邊臉,將他的眉端刷出淡淡的移動的陰影。朗目烏瞳,罩了一層微醺的霧,似乎是有些懊惱的色調。但當那陰影掃過他雙眼,再移開時,眼中已經重新清澈起來,甚至帶了些無可奈何的笑意。

潘小園終於又卡出一個字:“你、你不……”

武鬆再不言語,轉身便走。走兩步,自己又停了,回頭朝她訕訕笑一笑。

“我的意思是,梁山……江湖複雜,很多時候做不到完全磊落,有不少事瞞著你過。譬如有些不太體麵的兄弟,想要見你,我嫌麻煩,都給推了。再如我這兩日不僅是在蓋房子,也忙些別的事,冇對你說……”

月色如水,一陣微風吹過,潘小園隻覺得全梁山的枯藤老樹一塊兒對她搖頭。他說的這些冇頭冇腦雞毛蒜皮,本身就是可說可不說,根本算不上“不坦蕩”吧!

但見他冇有再解釋下去的意思,她也不好再計較,甚至有些鬆口氣的感覺,凝結的空氣被打破了,無聲的泄如水銀,世界重歸完整。

但還是不清不楚的小聲追問一句:“真的麽?”

“嗯。”

潘小園也就善解人意地相信了,學他笑一笑。就當這些事兒他真的認為很要緊,已經憋在心裏,良心不安好幾天了吧。

周遭冇來由地十分尷尬。直到武鬆說再不走火把就熄了,潘小園纔想起來挪步子。這回兩人自覺隔著一臂距離,火把在地上映出影子,遠遠望去,就像是大哥帶著個小弟夜飲歸來,極其正常不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