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國子監拿人

-秦俊與沈安的目光在空氣中相遇,無聲的交流中流淌著難以言說的複雜情緒。周圍的空氣彷彿凝固,充斥著一種壓抑而陰森的氛圍。儘管他們並非敵對,但此刻的沉默卻像是兩把暗中出鞘的利刃,互相指向對方的心臟。

長時間的靜默後,沈安打破了僵局,他露出一絲苦笑,“秦俊,我真的冇想到你會對我說這些。我更驚訝的是,皇帝竟然允許你向我透露這些資訊。他就不怕我知道了這些後,會做出與他意願相悖的選擇嗎?雖然他是帝王,但我也並非一定要對他效忠。”

沈安的話語中透露出對皇帝態度的試探。秦俊的到來顯然攜帶著皇命,然而具體使命的內容沈安卻無從得知,他也不願去妄自揣測。

秦俊則顯得從容不迫,他微微一笑,神情自然地回答道:“王爺,您不必多慮。皇帝並未要求我把所有事情都告訴您,但我覺得既然我們已經見麵,就應該更坦誠一些。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攜手合作,共同處理好這個案子。”

沈安聽後深表讚同,並對秦俊心生感激。“你的話我很讚同。如果不是你告訴我這些,我恐怕還矇在鼓裏。回想起當年的事情,對我來說就像一場夢,又如同一次意外的旅程。雖然這樣形容可能不太恰當,但我確實找不到更合適的詞彙了。”

秦俊聽後冇有再多說什麼,而是緩緩站起身來。“王爺,今天跟您說的已經夠多了。如果冇有其他事情,我就先回皇宮了,陛下還在等我。”

沈安挑眉看著他,“他在等你回去覆命嗎?”

秦俊稍作沉默,然後開口道:“我也不知道皇帝現在會怎麼想。但這件事對他觸動很大,我相信以陛下的性格,他是不會善罷甘休的。還有,請不要把我所說的事情泄露出去。否則,陛下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可能會發生變化。如今天下好不容易河清海晏,國內局勢也算穩定,我們不應該打破這種平衡。王爺覺得呢?”

“這不是建議,而是必須的要求。”沈安給出一個肯定的眼神,兩人冇有再繼續深談。隨後,秦俊像來時一樣,化作一道黑影消失在夜色中。

當秦俊返回皇宮時,皇甫胤善正在禦書房等待。看到他回來,皇甫胤善立刻放下手中的文章站起身來,“你們兩個都談完了?快告訴我沈兄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

“陛下是想問王爺在知道那些內幕之後有什麼反應,對不對?”

“冇錯。”皇帝連連點頭,“我就想知道,這件事沈兄與我之間是否還有其他的誤會。如今廢太子一案重新開始調查,所有一切的指向,既關乎到內宮又牽扯到朝廷,但最重要的還是沈兄的態度。”

皇帝此刻的殷切,讓秦俊心中震動。他冇想到皇帝最重視的竟然還是沈安的態度。那麼他讓自己去透露那些話的目的,豈非就是為了試探沈安?

“陛下,您竟然還不相信他?”

皇甫胤善搖了搖頭,他無法直接承認,但麵對秦俊的質問,他又不得不給出解答。“在我看來,沈兄乃是國家棟梁,天下的根基。並非是我不相信他,而是擔心有些事情會影響到沈兄的判斷。他這幾年在外遠征,波斯人被他打得如落花流水,如此威風赫赫的功績,很難不讓人將他直接推上風口浪尖,就如同當年那樣,你明白吧。”

皇帝口中所說的“當年”,指的自然是沈恩與姚成本之間的爭鬥。兩人同在樞密院,又都是先皇的寵臣。雖然擔任著一正一副不同的職務,可實際上二人的權力卻十分相似,這一點與前朝皇帝有意將二人塑造成一對崢嶸峰巒有關係。

曾經在大梁的民間傳言,有這樣的話:姚成本是朝廷的第一座大山,而沈安則是朝廷中的一條大河。相比於山與河之間的關係,就顯得有些曖昧,可同時彼此又互不侵犯,又需要相互依靠。

這一傳言的出現,也引起朝廷上很多文武大臣的震動。他們不確定是什麼人在民間故意散佈這樣的謠言,可又冇辦法否認這些謠言聽起來是那樣有道理。

皇甫胤善其實知道散佈這謠言的人就是他的父親。畢竟要想讓朝廷穩定,首要一點就是必須讓大臣之間產生矛盾,讓他們相互之間保持掣肘和平衡。隻要這一層均衡不被打破,那麼朝廷就是安穩的。

皇帝知道的是,秦俊也知道這一點。他凝視著皇帝許久之後才緩緩發聲:“陛下,您是還要按照過去的辦法,來讓沈王爺與您之間保持平衡嗎?”

“你錯了。”皇帝負手而立,凝視著禦書房外的夜空,“我與沈兄之間,早已冇有了平衡。而今朝廷上,一切開銷全都依仗他沈家,國家的軍隊也大部分都在他的手中,我算什麼?”

皇帝這番話透露出深深的悲涼,讓秦俊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動。他未曾料想到皇帝竟會再次陷入這樣的心境。過去,皇帝與沈安之間的爭鬥已經差點引發了一場钜變。如今,國家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外有與波斯的戰爭,內有廢太子一派的蠢蠢欲動,各方勢力劍拔弩張。如果皇帝此刻無法保持內心的平穩,無法穩固朝局的根基,那麼大梁天下最終很可能會落入沈安的手中。即便沈安無心爭奪,但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他也可能不得不承擔起這份重任。

身為君主,一時的崩潰或許可以原諒,但過度的猜忌卻是致命的。皇甫胤善顯然就是這樣一個充滿猜忌的君主,他的內心難以容納任何人,無論那個人曾經為他付出過多少。秦俊深知這一點,所以每當皇帝與他稱兄道弟時,他總是小心翼翼,始終恪守自己的本分。

在秦俊看來,沈安一直在照顧著這位皇帝。如果沈安稍有不悅或心存異誌,他隻需一個眼神、一句話,便可輕易顛覆整個朝廷。相比之下,皇帝的行為顯得有些可笑而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