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9章 再去馮家

-

[]

天啟元年,四月初七日,舉行皇帝的大婚典禮。

前幾日張嫣的父親張國紀被皇帝派出的使者接到了京城,朱由校還特地送給他老丈人一座京城的豪宅用作接親。大婚的前一天,張嫣被錦衣衛護送到她爹的新豪宅裡度過她婚前的最後一夜。

父女相見,張嫣有很多話要對張國紀說,張國紀隻是充當一個傾聽者,隻不過最後囑咐了她幾句要在宮中注意言行、要討皇帝的喜歡、和宮中的太監宮女搞好關係,如此而已了。

天子納後儀共有納采問名、前期擇日,派遣官員祭告天地宗廟等儀節。到了禮期,按照禮儀設禦座、製案、節案、鹵簿、采輿、中和大樂。禮部在台階上以及文樓下陳放禮物。

天剛亮,朱由校穿冕服登帝座,百官穿朝服行完禮,各自到自己的位置。

正副使穿朝服行四拜禮,主事人舉製案、節案,由中門出去,禮物也相隨,都放在丹陛中道。

傳製官宣讀製命說:“現在選民女張嫣為皇後,命令你等持節舉行納采問名禮。”

正副使者拜四拜,朱由校起身。舉著製案、節案由皇極門中門出去。正副使者取節以及製書放置在采輿中,儀仗大樂在前引導,出大明門。脫下朝服,乘馬出行,到皇後家宅邸。在宅第大門外左邊搭起使者帳幕,麵向南,在正堂設香案,在南麵設製案、節案,另在北麵設案。

使者到來,引禮人引導進入帷帳,主事官在正堂陳列禮物。使者出帷帳,捧著製書放於案上。禮官先進入,站在東麵;主婚人穿朝服出來,站在西麵。引導主婚人的人出來迎接。使者捧著製書以及符節,主婚人隨著到堂上,在案上放置製書以及符節。正副使分彆站立在案左右。

袁可立拜四拜,到案前跪下。正使取出納採製命,宣讀說:“朕承天序,欽紹鴻圖。經國之道,正家為本。夫婦之倫,乾坤之義,實以相宗祀之敬,協奉養之誠,所資惟重。遣使持節,以禮采擇。”宣讀完畢,交給袁可立。主婚人交給執事者,放在北案上稍左的地方。使者出來,主婚人送到大門外。使者跟隨采輿進入大明門左門,到皇極門外,將表、節交給司禮監,回覆命令。

其次是發冊奉迎,有關部門按先前的禮儀陳設。禮部在丹陛上陳放玉雁以及禮物,內官監在皇極門外陳列皇後鹵簿以及車輛。正副使拿著冊書和寶璽放置在采輿中,隨著到皇後住所。

到了門口,取出製書、冊書、寶璽放置在案上。禮官先進入,主婚人穿朝服出來相見。執事者舉著案走在前麵,使者捧著製書以及符節,執事者拿著玉雁以及禮物跟從。到了堂中,各自在案上放置。使者在左右站立,主婚人行四拜禮,退後站立在西南。

女官拿著九龍四鳳冠、祭服進獻給張嫣。內官在中堂前陳列儀仗,在堂下陳設女樂,奏樂止樂如同常儀。使者把符節、冊書、寶璽交給司禮監官,內讚官引導進入中堂。

張嫣打扮好出閣,到香案前,向著宮闕站立,行四拜禮。禮讚官宣讀冊書,張嫣跪下。宣冊官宣讀完畢,交給皇後。張嫣插上圭,接受冊書,把它交給女官。女官跪著接受,站在西麵。皇後入閣,主婚人到案前跪下。正使拿出奉迎製命宣讀完畢,交給主婚人。副使進獻玉雁以及禮物。主婚人都跪著接受,如同先前的禮儀。

女官奏請皇後出閣。張嫣下台階登上車輿。引導跟從出來,儀仗大樂在前行走,其次是采輿,正副使者隨從,再次是司禮監官簇擁引導,從大明門的中門進入。

百官穿著朝服在承天門外列班迎接,等候輿車進入,然後再退下。皇後到了午門外,鳴鐘鼓,扈從儀仗隊停止。官員捧著冊書和寶璽,儀仗和女樂在前引導,進入皇極門。

到了內廷幕帳,司禮監拿冊書和寶璽交給女官。皇後出輿車,由西階進入。朱由校從東階下來在庭中迎接,向拉著張嫣的手進入內殿。朱由校到更換衣服處,穿上袞冕服。張嫣到更換衣服處,更換禮服。一同到皇極殿,舉行拜謁太廟禮。祭祀完畢,回宮。

皇帝和皇後到內殿,各自升登座位,東西相向。執事者舉著食案到前麵,女官拿出四個金盃,斟酒進獻。

飲完後,進獻飯食。又進酒、進飯完畢,女官拿兩瓢斟酒,合好瓢獻上。飲完後,又進獻飯食完畢,起身,朱由校和張嫣改換常服。皇帝的侍從吃皇後的剩飯,皇後的侍從吃皇帝的剩飯。

至此,皇帝與皇後大婚的表麵禮儀算是結束了。

皇帝的大婚典禮特彆繁瑣,不過一輩子也就隻有這麼一次。朱由校的爺爺明神宗大婚時,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內閣首輔、偉大的改革家張居正來負責,張居正要求不能鋪張浪費,因此婚禮隻花費了十萬兩白銀。朱由校當政以來也是務求簡樸不追求奢華,結婚時候的好多禮品都是抄礦監家抄來的,朝廷隻出了六萬兩白銀就把天子納後儀辦完了。

禮儀結束以後,時間也到傍晚了。朱由校吩咐李進忠去為帝後準備一頓豐富的晚宴,剛纔的帝後交杯禮儀中他們吃得極少,大部分都留給內監宮娥享用了,典禮是從早上開始的,可以說朱由校和張嫣都餓了大半天了。皇宮的美味佳肴一樣一樣的呈上,帝後對麵而坐,兩人都不知道該講什麼話,氣氛有些尷尬。朱由校努力地找話頭:

“皇後啊,你有什麼愛吃想吃的菜,可以跟身邊的宦官宮娥提,尚膳監會給你烹調。”

“謝皇上,宮中有什麼臣妾就吃什麼,臣妾不挑嘴。”

“行,皇後你有什麼乳名嗎,朕一直叫皇後感覺很是生分啊。”

“妾身有一個小名叫寶珠,是妾身的爹爹起的。陛下要覺得好,怎麼稱呼妾身都可以。那妾身怎麼稱呼皇上呢,叫陛下、聖上還是萬歲爺啊?”

“寶珠確實是人如其名,朕就這麼叫你。至於皇後麼,怎麼稱呼朕都可以,直呼其名也可以。”

“那妾身可不敢,妾身還是繼續叫皇上吧。”

話題雖然尷尬的很,但張嫣與皇上對話不卑不亢,倒也是很令朱由校驚奇。

“你可曾讀書嗎?”

“臣妾讀過《三字經》、《千字文》認得一些字,我娘教著讀過《女戒》、《女訓》、《內訓》和《勸善書》。我爹的一些人情世故的雜書,臣妾也讀過。”

“不錯,朕不想要一個目不識丁的皇後。孟子曾說過人有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彆,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依你之見,五倫中哪一倫最重要?”

“人生夫婦一倫乃是五倫中第一件。假如冇有夫婦,哪裡有父子?冇有父子,哪裡有兄弟?冇有父子兄弟,哪裡有君臣朋友?後麵許多姻親眷屬都是從夫婦這裡開頭的。”

“說的好,寶珠,我們這就結為夫婦,行周公之禮吧。”說完,張嫣被皇帝撲倒在禦榻上。

颳了一夜的風,下了一夜的雨。天色微明,張嫣從夢中醒來,才睜開眼就看見皇帝凝視著自己,在微亮的天光中,他熠熠生輝的眼眸閃爍著星辰般的光彩,他這樣看著她,也不知已經看了多久。

見她望過來,朱由校溫柔地笑道:“今天我帶你出去遊覽一下大內的建築。”

張嫣想了想,伸手撫弄他的劍眉:“是單單你和我去呢,還是宮裡的姐妹們都去?”

“你剛剛當上皇後,就想著母儀天下,替彆的嬪妃著想了,她們可未必領你的情。”

“我不用她們領情,隻是覺得大家來皇宮都是初來乍到,都很陌生也很緊張。在大內自由地走走,總是不差的。皇上,你娶了她們來,難不成是要當一幅畫掛在牆上看的嗎?既然已經娶了來,自然要善待她們,可不能因為對我的寵愛過盛而多些深閨怨婦。”

“我不知道,是該讚賞你賢惠大度呢,還是笑你傻呢,竟然上趕著把我往彆人懷裡推。”皇帝看了看外麵,說道:“咱們洗漱用膳吧。”

外屋的燈光響起,伺候皇帝、皇後的內侍、宮女們輕手輕腳地進來,給他們盥洗梳頭裝扮。

早膳之前,本來按照禮儀朱由校應該帶著皇後去給太後請安。但是天啟這一朝冇有太後,就不需要進行這個步驟了。皇後現在身體行動不便,正好多休息休息。

坤寧宮的正房中燈火通明,紫檀木的方桌上,冰糖燉燕窩、紫米粥、魚片粥、清粥、芝麻米糕、花捲、白糖油糕、椒鹽蒸餅、雞湯銀絲麵、什錦冷菜拚盤、幾個時令小菜、各色醬菜滿滿噹噹擺了一桌,大半都是朱由校愛吃的菜。

早膳過後,皇帝帶著皇後乘著禦輦,張嫣將轎簾掀開,細心地觀察著這個兩百多年曆史的紫禁城。朱由校則是在觀察著皇後,她身穿淺粉色金銀絲繡百蝶撲花的上衣,寬袍廣袖越發顯得腰身不盈一握。隨雲髻上的珍珠瓔珞,映襯著一把青絲光亮潤澤,一笑之間,有傾國傾城之貌。

張嫣也發覺到皇帝在看她,笑吟吟地說道:“皇上昨夜難道還冇有看夠嗎?”皇後說話時,她珍珠瓔珞垂下的金流蘇輕輕晃動,耳垂上豔紅如同滴血一般的紅寶石墜子折射著耀人光芒,看得人隻覺她流轉生輝,如同明珠般璀璨。

“看不夠,一輩子都看不夠。”想起昨夜張嫣身上渾圓,潤不見骨,但穿上衣服偏偏窈窕的緊,朱由校不由微笑了。

-